“莫非是外城來的?過來打探行情?”
“真是如此就好了。”邱芳洲微微搖頭,“隻怕又是……”她稍微停頓,“汶陵的那家。”
“張……”楊宜脫口而出,話到嘴邊硬生生憋回去,“是他家?”
“像是他們的做派,見不得别家有起色。”邱芳洲哼道。
“你說這算什麼事。”楊宜苦惱道,“從前也就罷了,如今丹心堂一門心思隻做丹藥買賣,怎麼還能被他家盯上?”
“……依我看,不關丹心堂的事。”邱芳洲緩緩道,“南青山裡那個,才是他們真正要探的。”
青雲閣。
如今的青雲閣已搬至南青山,從修葺丹心宗舊址到安排幾十餘人的吃穿住行,蘇筝和青鳥花了将近四個月。
蘇筝也是這個時候才明白——瑣碎的事情做起來更讓人崩潰。從青雲閣各殿堂的布局規劃,到如何将閣内的老人安穩接到峰頂,她們二人可謂是親力親為,事必躬親。功夫不負有心人,到了五月中旬,九成以上的事務終于圓滿落幕。
按地形,青雲閣分為前後兩峰,後峰是衆人的寝宮,年長的阿婆們住在後殿僻靜處,最熱鬧的是西殿弟子居,蘇筝、青鳥等人一并住在東殿。
邱芳洲接管了青雲閣的部分賬務。在一開始,蘇筝和青鳥剛剛将舊青雲閣賣掉,湊錢交付給丹心堂,那時她們堪稱一貧如洗,以至于邱芳洲一打眼看到青雲閣賬本時愕然,歎息道:“你們是真窮啊。”
邱芳洲答應幫襯青雲閣,此言非虛,她将劉書和一衆婦人帶去丹心堂,派人教她們管賬。于修道一事上,司悅授人煉器,慕真教人煉丹,想學哪一種,自由選擇。尚瑤挑了一些筋骨不錯的孩子,單獨帶着她們修道。
至于對修仙無甚興趣或天賦有限的女子,以及年幼尚不能獨立修煉的孩童,則跟随連竹萱念書。
說到連竹萱,她在辭别父母後來到青雲閣,矜矜業業地教書,雖然曾經在首次授課時緊張到憋不出一句話,但好在青鳥沒計較。從最開始的和顔悅色、滿臉天真單純到面無表情,看着學生錯漏百出的文章心如死灰,她隻用了一個月。
一日,蘇筝與青鳥漫步至學堂窗外,瞥見十幾個學生圍住連竹萱,叽叽喳喳地提問。連竹萱強顔歡笑,一一作答,問到難處時答不出來隻得尬笑,看上去極有可能随時抄起硯台把自己砸暈。
性子确實是磨煉了,有沒有往好的方向發展仍待探讨。
蘇筝默默為她祈禱,和青鳥商議後,将桃符請來協助連竹萱。她的狀态才好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