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這個公益團體在政府相關部門有備案,規範的組織架構和赤誠的公益之心,赢得了政府的信任與支持,政府會提供一些特困人員資料或聯系當地村委,給他們提供方便。
每次開展公益活動,團員們都要驅車兩三個小時到山區,看望那些孤寡老人。
這些老人一般都有低保和補助的,但還是出行不便,他們便送些糧油米面。
有一些老人還弄一些農副産品,辛苦勞作産出的農副産品,老人們自己吃不了多少,也用不了多少,便想要靠自己的雙手換一些零花錢,想拿去城鎮售賣,但腿腳不方便,交通不方便。他們便買下來在團體内部消化。還有帶孩子的老人會給一些錢,因為有孩子花銷大。這些孩子的家庭大多遭遇變故,不是父母離異了,就是父母一方或雙方不在了。
孤寡老人平時難得有親人來看望,一般都比較孤寂,他們也算是一種陪伴撫慰,老人們不再在逢年過節時,眼巴巴地羨慕别家子女回家團圓的熱鬧場景,心中的孤獨與失落也能被驅散少許。
他們是十一點半在某團隊人員的超市門口集合,一起出發。
柯莫問甚至沒來得及吃午飯,隻在超市買了個面包墊饑。
團員們到了地方,走訪了幾家。還有人拍視頻做素材發網上。拍片的博主也算個小網紅。團裡的人早就說好了,如非必要是不出鏡的,出鏡的也是幾個固定人員,其他人都是不露臉,隻拍到手和腳,比如扛着一袋米、拎着一桶油的那種背影或局部簡單畫面。
這個團隊的名字叫“藍天幫幫團”,寓意:共在一片藍天下,攜手助力一份愛。
柯莫問就是不出鏡的,隻出力和出錢。隻要有時間,他就會參加活動,大概兩三個月一次。平時他每月會給團隊提供一筆資金,以購買物資。
團隊的錢财由兩個彼此非親非故、卻深受大家信任的人管理,每一筆開銷都有詳細記錄,算是做到了公平、公開、公正,所以這個團隊還是挺穩定的。
當然,也有說,有繁瑣事務纏身,不參加了,或要離開當地,去其他地方了,去留都是随意。
團隊成員來去自由,可以自由選擇退出,這給隊員的精神上帶來了極大的輕松感,當然離去之前,内部事務是會交接清楚的,甚至,離去隊員還有未用完的資金是會繼續給出後續詳細報表的。
團隊裡的人三三兩兩之間,也隻保持着點頭的君子之交,線下并沒有太多的接觸。有時,會有人帶着朋友一起參加活動,大家就像是一同走進偏僻山區,開啟一場心靈“SPA 之旅”。
在走訪過程中,他們會跟老人聊聊天,打掃打掃房屋,有人有理發的手藝,甚至會給老人理發。他們還會給孩子們帶去一些親戚、鄰裡小孩穿不下的舊衣服,這些衣服通常都有八、九成新。同時,也會帶上一些文具和圖書,文具圖書也很精美,隻是被閑置了。這些東西對于山區的孩子們來說,無疑是非常好的禮物。
他們這一行,最後一站是半山腰一戶偏僻人家,在村子中住得最偏。老人七八十歲了,有個四十多歲的女兒,是個癡傻的,嘴裡一直不停說着話,好像面前有人一直在跟她唠嗑,她也積極回應。别人跟她說話她也會搭理,但是回答得牛頭不對馬嘴,幾次下來别人也隻能含笑放棄,暗笑自己為啥跟個傻人說話。
據老人說,他年輕時因為相貌太醜,家裡又太窮,沒有姑娘願意嫁給自己,最後娶了個身體不好的傻姑娘,也就是女兒的娘,最後生了個傻女兒。傻女兒也是結過婚的,但對方小夥子也是個傻的,兩人過日子雞飛狗跳。
最後親家家裡實在受不了了,老人不得不把女兒領回家。平時過年過節,老人也與親家來往,就隔了兩個村,兩戶人家共同領養了個女娃,現在在讀初中,是寄宿制的。雖然成績不算好,但是智力正常,模樣也标緻,兩家人很高興,對這女孩也是寵着的。一放假回來,好肉好菜一早備好,端上桌。每個月的那點低保錢,一半會給女孩子當零錢,一半會給女孩兒存起來當嫁妝,也是用盡心力寵愛。
柯莫問幫着從車上拿下一些生活物資,老人為了感謝他們,拿了自家種的蔬菜和自家母雞下的蛋。他們車隊裡的人自然是花錢買,老人推脫不掉,要給他們留飯,他們也說不用麻煩,實在不行就下幾碗雞蛋面當點心,墊吧墊吧肚子。
老人在地裡抱了一顆大白菜,打了水洗菜,就把房梁上挂的臘肉取下來,切下一塊,切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