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璃的姑姑柳眉,兒時便和柳璃一樣喜歡舞槍弄劍,大了以後便跟着哥哥武安侯柳岽守衛邊防。
武侯家在朝中的地位,不僅僅是娶了玉陽公主,更重要的是武侯府的一切都是柳岽用血汗換來的,實至名歸。
當年的皇帝,就是現在的太上皇就是忌憚了武安侯的實力,才把玉陽公主許配給了他。
這麼多年,不管玉陽公主何時回皇宮,都是趾高氣揚的。她是公主,但是夫家其實更有實力,是她真心願意嫁的。
嫁給武侯府便生了好幾個孩子,柳璃是最小的一個,還有一個出色的兒子柳闫也常年征戰沙場。
對于戰場上的事情,柳家人由着敏銳的嗅覺。即使是皇上什麼也不說,他們早早的就可以嗅出什麼。
玉陽公主常年在戰場上,認識的人都是大老粗,要麼就是擺弄刀劍的,要麼就是從底層殺出來的,滿身的煞氣。
這樣的姻緣武安侯并不是很贊同,主要他常年征戰在外,自己的妹妹早些年也一直陪着他在戰場上。作為一個姑娘,人生的後半場,難道還要在戰場上厮殺嗎?
他不想自己的妹妹再過這種在刀口上嗜血的日子了,哪怕是再嫁一個将軍,他也不贊同。
最好是一個文人,哪怕家世沒有那麼榮華富貴。
柳眉常年不在府上,認識她的文人很少,即便是聽過她的名字,一到談婚論嫁的時候,那些稍微出色一點的文人就害怕了。
娶個常年征戰沙場的老婆在家裡,是嫌棄日子過得太安生了嗎?
一般的文人不敢輕易去嘗試。
柳眉的婚事便一直擱置下來了。年歲一天一天的見長,武安侯柳岽也發愁啊?
這年,東海瘟疫盛行,倭寇一直時不時作亂。真的派兵去攻打的時候,那些倭寇藏得比誰都快,一直不能斬草除根。
這年,武安侯和柳眉他們便在那裡駐紮的時間長了一些。就是在這段日子裡,柳眉染上了瘟疫。
軍中缺醫少藥,再加上環境比較艱苦,最主要的是柳眉的病情很嚴重。武安侯柳岽無奈之下,隻得把他送往附近一個小村子東海村療傷。
東海村說大很大,占地很多。說小又很小,因為稀稀拉拉的,似是很久才見到一戶人家。
主要這裡是山區,集中起來也不容易。
因為這裡落後,真正找一戶可以醫療的地方非常困難。幸好有這麼一戶人家姓董,董家翁因為也是從山的外面來的,學了些醫術,便經常給人診治,時間長了,便可以養家糊口了。後來幹脆便以此為生。
柳眉就是被安置在董家的。其實這個地方隻有這麼一戶人家會醫術。
柳眉的這種病情主要是靠養着,而且一直吃着藥,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養好。
就是在養傷的這段時間裡,柳眉認識了董家三郎。董三郎和柳眉差不多的年紀,人長得不錯,又會些醫術。
早幾年,東海村裡的這些村民給他說媒的,便踏破了門檻。奈何他一個也看不上。
現在耽擱了,雖然年齡稍微偏大一點,他依然是很挑的。依然不湊合。
村子裡的這些村民沒事就打趣,說他是挑花了眼。不知道以後會挑個什麼樣的。
董家翁共五個兒子,這五個兒子都懂些醫術,但是三郎的醫術是最好的。有時候三郎診治甚至超過董家翁。
連董五郎的孩子都有了,董三郎的媳婦還不知道在哪裡藏着呢。
他不着急,這董家主母能不着急嗎?
董家在整個董家村算是富貴人家了,吃喝不愁,而且還經營着藥鋪。
任誰都會說這是不錯的人家。其他四個兒子早早就有了媳婦,都是撿着長相标志的挑選的。
偏偏董三郎什麼樣的都不行。自己又說不出找媳婦的标準,人家給找了他又不願意。
平日裡董三郎便是喜歡讀書,尤其是鑽研醫學類的書籍,自是醫術進步很快。也算得上在東海村最有學問的人了。
這樣的郎君這麼大了,還是單着。這可急壞了董家主母。沒事的時候就物色标志的姑娘,可是董三郎看不上。
難不成自己這麼優秀的兒子要打了光棍?這可是他們老兩口受不了的。無奈之餘,便想到了其他的。
離着東海村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古橋。橋下有一個洞穴,這個洞穴很深,常年幹枯。
不記得上次有水是什麼時候了,大概村子裡很多上了年紀的人說起,他們小的時候就沒有看到那個洞穴裡有水。
那個橋底下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便住進了一個‘老巫婆’,不知道她是什麼時候進去的,也不知道她怎麼進去的,尤其是不知道她來自哪裡。
她被發現在橋底下住着的時候,便是一群皮猴子在橋底下玩,沒事在裡面躲着。便看到了橋底下這個長相有些怪異的老婆婆。
這些少年郎君,平日裡上牆爬樹皮實慣了,幾乎天不怕地不怕,但是在見到那個老婆婆的時候,還是吓了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