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提菩薩看出了這份怅然,才會忍不住遷怒。
他向兄長提議:“這樣一頭忠心耿耿的靈獸,實在難得。反正我們也要上玉虛宮見元始師兄,不如帶它同去,也算它的造化。”
接引佛祖本就覺得師弟一聽三清分家,就千裡迢迢來看元始師弟笑話的行為不好,隻是拗不過他。此時見他全心全意想為這頭小獸謀個前程,還以為他想通了,自然是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沒想到一見到元始師弟,師弟還是毫不客氣:“見過元始師兄,許久不見,元始師兄這昆侖山終于如願莊嚴肅穆了起來。”
“想必是因為通天師兄終于搬去了東海,便不會再惹元始師兄動怒責罵了。元始師兄也能靜心修煉,再教導指點幾個合你意的聽話徒弟。”
接引佛祖看出元始師弟幾近壓抑不住的怒氣,實在擔心。師弟要是再口無遮攔下去,隻怕元始師弟拼着以一敵二也要戰過一場。
他知曉師弟一向與通天師弟投脾氣,對道德師兄也十分尊重,隻怕将三清分家一事全怪在了元始師弟頭上,才會這般不留情面。
但此事實在突然,其中内情自己與師弟并不知曉,何況三清本為一氣化,自然同氣連枝,兄弟間的情誼也未必遜色于自己與師弟。
若真這樣不明不白地戰過一場,說不定以後還要惹道德師兄與通天師弟的埋怨。
想到這裡,接引佛祖連忙岔開話題:“我與師弟在昆侖山上偶然遇見一隻小獸,似是天生地養,想必是昆侖山護山之獸。”
“這小獸十分仰慕闡教衆仙與元始師弟的風姿,我曾想渡它入我須彌,它死活不肯。我想着這樣一頭護山靈獸實在難得,順手将它也帶了上來。”
元始天尊看了一眼接引佛祖懷裡的開明獸,神情淡漠,辨不出喜怒:“既然是接引師兄引見,又确實是昆侖靈獸,便留它做我闡教的護教神獸吧。”
他從接引佛祖懷裡接過開明獸,仔細探查一番,又擡頭看向接引佛祖:“此獸與西方教倒有些緣法,但畢竟成了我闡教的護教神獸,便請接引師兄賜法,了結因果。”
接引佛祖掐算一番,原來是此獸性屬光明,恰合他西方教的教義,又蒙他相救,結了因果。
他心知肚明,元始師弟的性子最是護短,眼裡也揉不得沙子。方才既然答應收下這小獸,将它看作闡教一員,便萬萬容不得它與西方教再有什麼關聯。
于是他按住一旁又要發作的師弟,沖元始師弟點點頭:“适才我于陣法中救出這頭小獸時,偶有所感,想向元始師弟請教。”
元始天尊連忙搖頭:“當不起請教二字,接引師兄所涉淵博,于封印一道的造詣更是洪荒皆知。接引師兄願意同我探讨交流,實在是我的榮幸。”
準提菩薩在一旁實在是無所事事,他聽不下去師兄總是妄自菲薄給别人台階下,也對陣法一道完全不感興趣。心裡暗道元始師兄真是不講理,怪不得通天師兄要離家出走。
他想着元始師兄借着将一些陣法知識送給師兄來幫這小獸同西方教斷了因果,突然又想到這小獸剛剛不給師兄面子的拒絕,幹脆抱着小獸出去玩它解悶。
時光倏忽而過,開明獸着實沒想到自己同準提菩薩一脈這般犯沖。五百年前被準提菩薩欺負,五百年後還要被他的小徒弟圍毆。
它自然知道這頓打的誘因是自己記恨準提菩薩,出言不遜在先,也感念當初接引佛祖的救治,本不欲再做計較。
可不巧它昏睡時正好遇上來山門找它閑聊的天尊坐騎四不相。
四不相本是元始天尊的坐騎,可天尊實在不怎麼愛出門,連累得它日日在玉虛宮裡百無聊賴,也隻能時不時找昆侖山上開靈啟智的神獸靈寵坐騎們玩。
好巧不巧正好遇上了昏睡中的開明獸,它将開明獸喚醒,問清緣由,立刻唯恐天下不亂地說:“你怎麼能确定她就是準提菩薩的弟子呢?我聽說西方教一向講究慈悲為懷,怎麼可能以多欺少,還行偷襲之事?”
“我看他們一定是心懷不軌之輩,才會将你迷暈,又盜你玉珏,混入昆侖山。誰知道他們有何打算,但行事這般鬼祟,想來不是良善,我們必須禀明天尊,早做防範。”
于是四不相喚來其它小弟暫守昆侖山門,帶着開明獸一路疾行上了玉虛宮,就聽說瑤池大小姐帶了一行人入玉虛。
聽聞這其中有一隻妖族被渡凡梯傷着了,被安置在瑤池大小姐居所旁邊的宮殿暫住。
四不相頓時更覺得自己猜測不假,若真是準提菩薩的門徒,必定修習西方教的無上秘法,萬萬不可能通不過這渡凡梯。
于是它帶着開明獸趕往靈夭房前,正好遇上了出門曬太陽的小白,還有奉瑤池之命在此待命的阿青,三獸一鳥頓時對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