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月裡首次禱告,教堂比平日擁擠許多。位置有限的情況下,許多人即使選擇站立,也要堅持繼續等待。
巴倫如往日登上熟悉的高台,心态已是天翻地覆。曾經他必須借聖天母來僞裝自己,現在他卻可以毫無保留地展露信仰,公開傳頌華夏諸神的豐功偉績。
面對下方竊竊私語的暗湧,他輕輕擡起手臂,于是教堂回歸寂靜。在呼吸音都為之停滞的沉默裡,巴倫嘴角微揚:“諸位,日安。”
“今日主題并非對聖天母的禮贊,而是一場答疑,我們彼此心知肚明。”
“但在正式開始之前,我希望諸位準許我講述一則故事。”
“無人反對,即為默認。”
這是昨天就和系統商量過的對策,畢竟巴倫不可能明目張膽打着“外神入侵”的旗号進行宣教。
按照約定俗成的規矩,異端将被審判處以極刑。
因此他必須扭轉衆人觀念,從最開始便奠定“本土”基調,善加利用或真或假、虛實難分的傳說,正如其他教會所做的那樣。
“不知各位是否思考過,冬日何以誕生?”
巴倫視線緩緩掃過,随機點了一位女士進行回答。
她正是昨日廣場上痛哭的羊婦人,為解決迷茫而來,此刻忽然被點名,有些受寵若驚地站起身子。
“主教大人,我認為冬日源于‘蒼寒冰輪’,因為祂的存在,霜雪才會準時降落,冬三月得以正常到來。”
“答案正确。”示意羊婦人坐下後,巴倫轉而提出另一個問題:“在座各位大多對聖天母非常熟悉,那麼我請問,祂,代表了什麼?”
一位信徒自告奮勇作出回答:“根據教義,我主當為‘智慧’、‘療愈’與‘淨化’的象征與化身。”
巴倫面露贊同,潛移默化地将衆人思維引入他所指定的道路:“通過以上問答,我是否可以總結為‘神明本質屬于某些規則或概念的集合體,規則或概念因祂們而生’?”
“誰反對,誰質疑?”
“無人反對,依然視為默認。”
見衆人已經開始思考,巴倫攤開雙手,好似真心詢問,又好似别有它意:“既然我們達成一緻,那麼誰又能告訴我,為何現世七神之列,無有象征春日之神?”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何以循環往複,千年如常,亘古不變?”
有人靈光一閃,舉手忐忑道:“莫非主教大人是說,我們其實也有春神?甚至也有夏神和秋神?”
“隻不過他們現在不存在?”
深深歎了口氣,巴倫眉眼沉重:“雖然很遺憾,但我必須告訴諸位,祂們曾存在過,也曾将無上榮光遍撒大地,可惜時至今日……”
“祂們都已化為塵埃,被曆史與時光的洪流吞噬殆盡。”
此言既出,教堂内轟然喧騰,一生所堅信不疑的,平日各大教會共同推崇的“諸神永存論”被打破,讓衆人不可避免地心神失守,幾乎因此陷入虛無主義。
“荒謬!身為主教你怎能說出如此亵渎的話!大家不會真相信了吧,單憑巴倫一家之言憑什麼妄議神明?!”
桑德爾怒指高台之上的狐狸主教,語氣尖銳激烈,仿佛被火星點燃的幹柴。
數十年來他都是聖天母的狂信徒,哪怕“每日一問”也未能讓他産生絲毫動搖,自然難以接受巴倫的推斷。
然而巴倫早已預料到會遭受抨擊,心中毫無波瀾,甚至還有閑暇在腦海構思“女娲”的标識圖案。
“宿主,這個版本怎麼樣?我已經按要求改過了,去繁就簡,盡量同時保證鮮明、大氣、美觀且富有内涵。”
圖面中央是被雙手高擎的五彩石,厚重神聖,周圍則是載歌載舞祭祀祝禱的泥塑小人,活潑靈巧。
“五彩石對應‘五行禦者’,泥塑人則對應‘靈偶匠’,正巧與女娲可以賦予的職業相對應。”
聽了系統詳細的設計思路,巴倫終于拍闆定下最終方案,當即揮手在教堂左右高空勾勒出兩幅标識。
信仰在燃燒!
“諸位請肅靜,如果有異議可以禱告後與我當面讨論,現在,我要開始講故事了。”
“保持最基本的尊重與體面,别讓自己太過難堪。”
聞言桑德爾忿忿不平,但在巴倫和周圍鎮民的眼神圍剿下,隻能重新把氣憤咽回肚子裡。
他倒要看看這隻假裝光明偉岸的狐狸能搞出什麼花樣!
“那麼容我想想,該從哪裡講起呢?”
“不如就從混沌未開之時啟程吧。”巴倫揚起笑容,邁入遙遠而又古老的原初。
“最早最早的時候,一片死寂,沒有空間,沒有天地與四時,甚至沒有‘沒有’這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