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事情發生前,很多微不足道的小巧合都無人在意。等事情發生了,也就…無濟于事了。
此時的賴大就沒将‘海棠’這個名字當回事,回府後竟是從未與人提起。
阖家老少全然不知‘海棠’這個名字會給賈家帶來怎樣的地震效果,等到烏林珠因為同名這種事‘誤入’雍親王府後,賴大就更不敢将今日所見說與旁人知曉了。
且不說直到端午時,才知道烏林珠的工作關系落在雍親王府的賈家人如何失望和糾結,隻說正月二十這日,卻是寶玉這娃起程南下的日子。
臨出門的前一天,烏林珠為了加深寶玉對胭脂的恐懼,又非常友愛手胞的送了寶玉一波胭脂。轉天,寶玉就哭哭唧唧的頂着昨日辣出來的紅腫小嘴,被程嬷嬷抱着乘車出府了。
在烏林珠遊說下,賈政的疾言厲色下,賈母對她閨女的大力肯定下,王夫人這邊竟真如烏林珠期待的那般隻安排程嬷嬷一人跟寶玉留在江南了。
周瑞夫婦帶着一幹賈家下人一路護送寶玉南下,等将寶玉交給賈敏後,他們倆口子再帶着所有人乘船回京。
出發前,王夫人沒少給寶玉收拾東西,也隔三差五的就将程嬷嬷叫到跟前各種交待叮囑,許以好處。不過烏林珠卻沒讓程嬷嬷被王夫人利誘過去,而是特别有心機的給程嬷嬷過繼了個兒子。
悄悄的,沒讓任何人知道。
在抱琴的掩護下,烏林珠先将自己打扮成書童小厮模樣,然後在街上叫了輛馬車先可着京城内城轉了一圈,随後才讓車夫送她去伢行。
用一種富貴人家公子哥要買間宅子金屋藏嬌的姿态,花了一大筆錢買了一處距離榮國府和雍親王府都比較近的宅子。
宅子雖不大,也沒什麼花園,卻是一座極規整的四進大宅。
因出來一次不容易,所以烏林珠在伢行買了宅子後,又順道在這裡挑了三房家人。
一房是無兒無女四十大幾的老夫婦;一房是年輕夫婦帶着兩個女兒,且兩個女兒一個四歲,一個五歲大小的;最後一房則是一對夫婦帶着兩個半大的兒子。
老夫婦沒有兒女,就會求穩。兩個女兒還小,還沒有兒子的年輕夫婦短時間内不會想要冒險。兩個可以當小厮的總角男童既是父母的動力也是他們投鼠忌器的軟肋。這樣的三家人,在沒有主子的宅子裡也能相互監督和制衡。
将四進院的白契和三家人的賣身契都收進空間,烏林珠就帶着人去了布莊和糧鋪等地。
按每人每年兩匹布的标準買了數匹棉布和數斤棉花。沒買成衣,隻讓他們自己做去。到是腳上的鞋一時半會的做不出來,烏林珠這個主家最信任的書童小厮便做主給他們一人買一雙成鞋。
去糧鋪前,先路過雜貨鋪子。因宅子新買來的,所以要置辦的東西也比較多,于是又先可着短期實用性采買了些鍋碗瓢盆,油鹽醬醋等。
沒買太多糧食,隻買了一個月的。然後與糧鋪定下每半個月送一次糧食的供銷合同……
馬廄在一進,一進又離宅門近,烏林珠便安排李貴夫婦帶着一雙兒子住一進倒座房。廚房和柴房都在四進,就讓金福夫婦帶着兩個女兒住了四進的後罩房。
三進先留着,暫時不安排人住。二進那邊有兩間倒座房,給趙升夫婦一間,剩下的那間暫時做了家裡的庫房。
四進養些雞鴨,等開春天暖和了,再将二進的天井處種些家常吃的菜蔬,一年的蛋和菜就都有了。公雞公鴨養多了也沒什麼用,隔三差五來一隻,倒也不缺肉。
不過想到了這裡,烏林珠怕隻進不出,心意再打了折扣,又轉身回了伢行,買了一處鋪面。鋪面租出去收租子,正好可以用做日常支出。
怕主人不在家,再将這三房下人閑出惡習來,烏林珠還去木料鋪子訂購了一些木材,去綢緞莊訂購制作鋪蓋,帳幔等物的布匹棉花。
男的打家俱制馬車車廂,女的制作鋪蓋帳幔,親自動手将二進布置出來……
這就是不懂用人之道,也不願意費太多心思的烏林珠對新房主的體貼了。
對了,原主有不少值錢玩意兒,烏林珠也有一整艘遊輪的生活物資和古人并不認識的高奢品,現代科技産品。不過烏林珠沒動那些東西,而是直接将賈母給她用來在宮中打點的銀票拿了一部分出來。
小選在即,烏林珠是以跪經祈福的理由悄悄跑出來的。可能是慷他人之慨不心疼,也可能是買賣時省略了讨價還價環節,所以才能讓她僅用一天時間就做了這些安排。
傍晚又在抱琴的掩護下回房休息,翌日一早烏林珠繼續出門折騰。不過這次出門卻不是自己一個人而是先使喚程嬷嬷出府,她再悄悄跟上去。
程嬷嬷在大街上見到書童小厮模樣打扮的烏林珠時,吓了好大一跳。想說什麼卻被烏林珠直接拽上了馬車。
馬車上,回過神的程嬷嬷剛要說什麼,卻被烏林珠打斷了。“嬷嬷别急,咱們到了養生堂再說話不遲。”
“養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