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天幕認證:十阿哥的命是一等一的好 > 第25章 雙帝通信

第25章 雙帝通信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不說别的,滿漢之别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大山。

天幕中的美好如泡沫般遙不可及,但天幕上的後世人卻将這遙不可及的事情變作了現實。

【華夏曆史上有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戰争,由此無意間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民族交融,但隻有昭武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是屬于官方鼎力支持。

肯定會有人反對我這一說法,大家會說曆史上許多少數民族政權為了統治都會進行漢化,這難道不屬于官方鼎力支持嗎?

真要說起來,契丹也好,金人也好,蒙元也好,滿清也好,或主動、或被動,為了統治,又有誰不曾進行過漢化?

但他們這些作為和昭武大融合真的一樣嗎?】

{胡夏(匈奴)、成漢(巴氐族)、前趙(匈奴族)、後趙(羯族)、前秦(氐族)、後秦(羌族)、西秦(鮮卑族)、 前燕(鮮卑族)、後燕(鮮卑族)、南燕(鮮卑族)、北燕(高句麗族)、後涼(氐族)、南涼(鮮卑族)、北魏(鮮卑族)、東魏(鮮卑族)、西魏(鮮卑族)、北齊(鮮卑族)、 北周(鮮卑族)、 後唐(沙陀族)、 後晉(沙陀族)、 後漢(沙陀族)、吐蕃(吐蕃族)、 南诏(哀牢)、大理國(白族為主)、遼朝(契丹族)、 北遼(契丹族)、 西遼(契丹族)、東遼(契丹族)、 後遼(契丹族)、西夏(黨項族)、大金(女真族)、元朝(蒙古族)、 北元(蒙古族)、清朝(滿族),一個個少數民族政權崛起又落幕,或割據,或一統,哪怕有些民族早就融合盡了漢族當中,但他們依舊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來永恒的傳說。}

這段話,配合着少數民族政權的起起伏伏,挺考驗上至皇帝、下至旗民的滿族人民的心态的。想想天幕作解說的那個連滿語都不會說的後代子孫,看着那些曆史上消亡的民族,各種滋味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現如今,姓宇文的,姓慕容的,姓拓跋的,誰還會說他們曾經民族的語言?

他們早都是漢人了啊——

天幕中的大清也最終消亡,那麼,等待滿人的最終結局是什麼?

朝代的崛起又落幕,哪怕昭武帝是天幕稱贊的聖君,也不妨礙康熙皇帝對大清江山的擔憂。

天幕的問題,康熙帝根本無暇去考慮,曆史書記載的明明白白的事情,直到神迹總結展示,才知道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原來還曾經出現過這麼多少數民族政權。

康熙皇帝本人是熟讀史書的,滿清的政策制定有很多也是參考大金和大元的的曆史教訓。但是看到這一個個政權崛起又崩塌的場景,他這才覺得,他對這方面理解還是少的可憐。隻參考金和元,還遠遠不夠。

不止滿人吃驚,漢人也很吃驚,不總結不知道,原來這片土地上曾經存在過這麼多少數民族政權。

【顯而易見的,他們的做法和昭武帝的做法有着顯著的區别。

法理上,政策上,乃至對待少數民族的态度上,昭武帝都做得都做得無可挑剔。要知道,從昭武帝時代開始,破壞民族團結,作出歧視其他民族的事情,是要罰款刑拘的。

而其他朝代呢?

漢王朝統治時,少數民族被稱為蠻夷。而少數民族政權下,漢族難免遭到打壓。從根本上,從來不存在平等。雖說,昭武帝的做法也是為了統治需要,但昭武帝的做法和其他人相比那是高下立判。

對于東洲原住民來說,一邊是把他們不當人的歐羅巴人,一邊是對自己一視同仁的的同胞兄弟,你是東洲土著人,你怎麼選?

拿腳選都知道應該選昭武帝,選擇重回華夏文明懷抱。

都是愛新覺羅,本土的老祖宗們就趕不上東洲王室了。

搞了一通八旗制度,前期征戰算是利大于弊,但後期除了加深滿漢矛盾,八旗自己也糜爛不堪,還有什麼作用?祖宗加法不是這麼用的,看看東洲王室,要與時俱進啊!

再說了,滿洲人認女真人作為祖宗,認對祖宗了嗎?

根據分子人類學的研究,現代滿族的常染色體與華北漢族幾乎完全重合,表明兩者在基因層面沒有顯著差異。大規模基因檢測顯示,滿族的血統主要源自古代漢族後裔,而非傳統認為的女真或蒙古血統。 ?

這也是正常的,滿族直接來源于明末清初形成的滿洲區域共同體 。“滿洲”不僅僅由女真人組成,還有相當數量的漢人、蒙古人、錫伯人和朝鮮人等。在大緻相同的環境中互相影響,漸漸融合成為一體。

滿族認女真人當祖宗,就和漢人族譜攀附一個道理,都是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用的。】

盡管按照族譜追溯,愛新覺羅往上追溯可以到猛哥帖木兒。但話又說回來,連契丹皇族耶律氏都被證明是周天子的後代,博爾濟吉特氏往上追溯可以追溯到漢高祖劉邦,但誰知道作為明朝軍戶的猛哥帖木兒往上追溯能追溯到哪裡呢?

繼蒙古族震驚之後,滿洲八旗,最正統的那部分滿洲人也不說話了。神迹沒有說之前,高高在上的滿洲勳貴還懷有僥幸心裡,但現在懸着的心終于死了。

大哥莫笑二哥,原來所有民族往上追溯最終都是一家人。

【昭武帝和乾隆帝曾經就滿漢之别做過通信讨論,雖然祖宗規矩滿漢不婚,但不是沒有可以鑽空子操作的餘地。完全可以将旗籍作為一種獎勵,所有有功于國的人都可以賜予旗籍,人為的擴大旗人範圍,消彌滿漢矛盾。

隻是,保守的清王朝統治者不予理會,最終,昭武帝作出的預言一一成真,實在令人惋惜。】

{一封封信箋飛速從衆人眼前飄過,最終定格在乾隆皇帝對昭武帝的駁斥上。

人為擴大旗人範圍?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