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官又問:“你,可有父母?”
“沒有。”
縣官從桌子後站起來,從懷中拿出一塊木牌遞給她:“三日後,清晨來縣衙,本官等着你。”
女孩接過木牌,一臉疑惑:“大人,這個,是不是說明,我已經通過了?”
縣官溫柔的摸着女孩的腦袋,她道:“你能走進來,已經勝過大多數的人了。”
“你叫,什麼名字?”
“李葎,是葎草的葎。”
“李葎,好名字。”
三日後,李葎從邊陲出發,半月後随着十幾個或同齡或年小的女孩進了皇城。
李葎一直很是憧憬李清荷,在她心中,這世界上沒有人比李清荷更加厲害,她和神一樣,是她最為希望成為的人。
所以,當李清荷出現在她面前的時候,李葎忍不住的瞪大眼睛,滿眼震動,激動的幾乎要原地蹦起來。
李清荷剛下朝會,還穿着帝王的朝服,隻不過是小朝會的朝服,沒有大朝會的莊重,可她滿身的帝王之氣,依舊讓面前這些小女孩感到震驚崇敬。
更有幾個年紀小沒見過世面的,當場吓得哭出聲。
李清荷盡量讓自己的笑容溫和一些:“别怕。”
她一出聲,如春風的柔和,讓女孩們停了哭聲,她們呆呆的看着她,似乎是才想起來眼前的人是皇帝,稀稀落落的朝着她下拜,參差不齊的喊着陛下萬歲。
李清荷讓人帶着她們離開,将她們安頓在宮中,梳洗整理衣着,等到三日後,才正式召見她們。
李葎不知道這三日自己怎麼熬過來的,隻是再見李清荷時,她穿着常服,一派端正君子模樣,
她心中抑制不住的想要沖上前,跪服在她身側。
但她沒有那樣做,隻是跟着其他人,用這三日裡學的禮儀朝她下拜。
“陛下萬歲。”
“免禮。”
李葎擡頭,看着李清荷,她笑容溫和:“你們,都是朕親手選擢而來,朕要做什麼,朕想你們應當知道。”
“大曌立國不易,是朕和諸位大臣,一點點從千軍萬馬中拼殺而來,朕用了六年,締造如今大曌,朕問你們,可喜歡如今的大曌?”
李葎與其他人異口同聲:“喜歡。”
“那你們,想為大曌做事嗎?想締造一個更美好的大曌嗎?”
“想!”李葎無比堅定。
她很喜歡這個朝代,比前朝喜歡太多太多。
李清荷笑起來:“朕,願意給你們一個機會,大曌未來的君主,将從你們之中誕生,伴随君主,與君主一同締造大曌未來的臣子,也将從你們之中誕生。”
此話一出,十幾個女孩瞪大了眼睛,忍不住互相看着,連呼吸聲都沉重了許多。
李葎看着李清荷,眼中滿是炙熱的渴望。
她可以嗎?
可以成為,和李清荷一樣的人?
李清荷将她們的表現,盡收眼底,繼續道:“君主與臣子,二體一心,大曌的繁榮昌盛,離不開任何一個,君臣相依,大曌才能更好,朕會給你們很長的時間,讓你們更加了解大曌。”
“讓你們成長起來,能夠獨當一面。”
“這不是一場遊戲,沒有赢家與輸家,盡你們所能去做,去發揮你們的力量與光,繼承我與我的好友們一同創建的國家,讓她更好的存在繼承下去。”
“朕希望,十年之後,你們能自己來和朕說,是願意為臣,還是願意為君。”
李葎聽見自己的聲音,在心髒邊響起:“是,陛下。”
“我等決不辜負陛下的期望。”
一十六個女孩,住在懿甯殿中,日夜修習各種學問,她們不是皇子,沒有皇室血脈,李清荷便将這些孩子,定名為帝子。
知道皇位承繼人來源于這些民間選來的孩子,朝廷震了震,但還是穩了下來,有李清荷在,無論怎樣,都亂不了。
“陛下是怎麼想的?”柳既明問。
李清荷坐在上首:“女子懷孕生子是天賦人權,可有權,未必要行權。”
“朕的孩子,雖然會是朕的孩子,可不一定會是這個國家最好的主人。”李清荷看着座中十來個臣子:“朕選擢的這些帝子,都是無母無父的孤女,流浪過,受苦過,見過百姓疾苦,也見過大曌的繁榮昌盛,因為這繁榮受到保護。”
“沒有人比她們更懂大曌更需要什麼,而她們,也必将帶領大曌走上更輝煌的明日。”
“帝位争奪,親子之間尚且殘忍,何況是沒有血緣。”丞相出聲,她眼中帶着幾分擔憂:“陛下,這番是否過于草率?”
“她們很多人,甚至沒讀過多少書。”
“書可以現在讀,可對于大曌國情,卻不是一時一刻能讀透的,她們已經讀了十幾年。”
“至于帝位争奪,不争不奪,難道等着别人将好處讓與自己?”李清荷眼中閃光:“那後宮,就是最好的争奪之地,讓衆人臣服,自願為臣的,就是最好的人選。”
柳既明想了想,問道:“陛下,若是沒有自願為臣之人呢?”
李清荷搖頭:“不會。”
“人性雖狡詐複雜,可女子終究和男子不同,她們更能明白世事,知道自己所需,更能在大事上團結一心。”
“她們,是真正的書中君子。”
李清荷輕笑:“朕願意用十年的時間去賭,朕,一定會赢。”
一個大膽的近乎荒謬的想法,幾乎每一個人都這樣想,就算是平日裡行事最為标新立異的兵部
尚書,都覺得李清荷很是大膽。
但沒人反對。
李清荷有絕對的讓人信服的力量,她們追随于李清荷,也願意相信她。
李葎在後宮中一日日逐漸成長起來,十五歲後,她們十六人便被分配到各個宮室,明争暗鬥在十六人之間時常發生,可漸漸的,卻有人不斷退出這場戰局。
十年後的冬天,李清荷坐在禦書房中批閱奏折,跟在她身邊十來年的女官,将一杯熱茶放在她手側。
“陛下,夜深了,您該休息了。”
李清荷擡眸,這十年來,她年歲漸長,頭發間已經有了白發,臉上的皮膚也逐漸老化,溝壑間滿是風霜,隻是她的一雙眼睛依舊和當初一樣,明亮孤傲,卻又有慈悲之色。
十年來的勤政,換來了一個鼎盛的王朝,人人都在贊頌這位帝王,人人都記挂着這位帝王,民間有關于李清荷的話本、傳說,從來都是在歌頌與稱贊,沒有過任何的負面言論。
百姓們都知道,這是位好君王,是千古難出的好君王。
李清荷拿起茶杯,喝了一口。
“隻差一個人了。”她道。
話音剛落,門口就傳來聲音:“陛下,三帝子求見。”
“進。”
門外風雪大作,李葎裹着厚厚的大氅冒着風雪而來,擡步踏進來,帶進些許風雪寒意,她擡頭看李清荷,趕忙将門關上,免得寒風灌入屋中。
“陛下。”她撩開大氅,半跪在地。
“雪夜來找朕,有什麼事情?”李清荷問,擺手揮退周圍的女官。
“十年前,陛下說,希望我等自己來告訴您,是甘願為君,還是甘願為臣。”
李葎大氅下的手輕輕顫抖着,她緊盯着李清荷:“我來想,告訴陛下。”
“那你,想做什麼?”
李葎一直都想跟随李清荷的腳步,為大曌帶來更美好的明天,這十年來,她每天都以一個君王的标準來要求自己,劍術、弓術、醫術,她無一不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她渴望當李清荷眼中最優秀的帝子。
她也一直覺得,自己是最好的帝王人選。
但……
李葎松開大氅下的手,眼中堅定起來:“我願,為臣。”
正如李清荷所說,君臣是二體同心,這十年來,她一直在教導十六人這個道理,讓她們不要因為身份的差異,而産生嫌隙。
十六人雖然明争暗鬥,卻也深知此理,她們雖然與李清荷沒有血緣關系,卻深受李清荷的影響,繼承了李清荷最為寶貴的思想。
天下一體。
這天下,從不是屬于任何人的,每一個人都在用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君王臣子隻是一個工具,将百姓的要求、渴望實現,将百姓的力量彙聚在一起,讓大曌變得更好。
李葎不想辜負李清荷,也不想欺騙自己,更不想對不起天下百姓,她想讓大曌變得更好。
她并不适合當一個君王。
但她可以保證,她是最好的臣子。
李清荷從桌後站起身,将她扶起來,眼中是一派溫和之意:“朕一直很看重你,無論是學業還是為人,你都是十六人裡最為出挑的,但為君者最重要的不是出挑,是制衡。”
李清荷将她大氅上的殘雪排掉:“回去吧。”
她伸手,摸着李葎的腦袋:“長高了,朕都快要摸不到你的頭了。”
李葎低下頭,方便眼前這位大曌的締造者,摸自己的腦袋。
“你很好,朕相信你們,一定會帶着我大曌走上更輝煌的未來,和你心中信服的那個人一起,君臣同心,為我大曌再造盛世。”
李葎拱手,熱淚盈眶:“是!陛下,李葎絕對不辜負陛下的期望!”
十五人,盡皆臣服于一人。
十年來的點點滴滴,讓十六人雖然分出了君臣,卻沒有半分離心,反而更加的團結。
李清荷開始将國事逐漸移交給這十六人,看着她們從生澀稚嫩,一點點在實在的事情裡成長起來。
李清荷辭世于一個春天,她下了大朝會,坐在剛長出荷葉的池塘邊,看着頭頂露出綠芽的枯樹。
她今年,已經五十三歲了。
從二十八歲登基,到如今過了三十五個春秋。
她操勞了大半輩子,将自己心中那個盛世,帶到了現實。
“央兒,看到了嗎?阿姐,沒有食言。”
她輕笑,看向天空,那裡雲朵飄蕩,有清風拂過,她還記得,那個奮不顧身為救她落水的人。
那個,在黑夜裡,為她擋劍的人。
那個,整日喚她阿姐的人。
她很慶幸,這一輩子,能夠有她這個妹妹。
“老了,又開始回憶過去了。”她閉上眼睛,靠在身後的樹上,嫩綠的葉片在春風中逐漸舒展發芽,池邊的荷葉露出一點尖角,有紅色的蜻蜓從遠處飛來,落在尖角上。
冬天過去了。
春天也已到來,未來的日子,是一片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