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審批單的時效有三天,林澤一有空還是往檔案室跑。
而這幾天裡,指揮中心的行動準備工作卻不太順利。
YG082号基地原本有東西南北四處門,放逐地就在塌方的北門高牆外。由于受地磁紊亂影響,指揮中心隻能在放逐地入口3公裡的區域内,利用無人機巡邏。
這次為了進行更加細緻的探索,回收中心的隊伍首先對北門外的巨石進行了清理。爆破行動整整持續了三天,24小時三班倒。
供車輛行駛的道路被清出後,出發的進程卻被按下了暫停鍵。
在基地指揮中心圓桌會議上,與會人員的表情都頗為凝重。
最高指揮官李天綱:“所以說,根據氣象局的監測,放逐地的地磁暴評級是G4級?”
首席監測員蔣楠:“目标區域可能更高。”
她作為氣象局代表,協助制定初步方案。
地質研究員蘇閱:“雖然沒有數據能證明,地磁暴對人體會産生重大影響,但畢竟是G4的評級,我們不能拿人命去賭。”
馮雪:“我本來就不支持‘阿爾法行動’。這麼多年來,我們一樣生活得很好,三十多年前的教訓還不夠嗎,為什麼我們非要花那麼大的代價尋找其他基地。”
李天綱:“謝羽,你作為行動總負責人,有什麼想法。”
所有人都看着這位年輕的負責人。
他将一份文件放在桌上:“既然氣象局的負責人在場,來解釋一下這份文件吧。”
蔣楠起身接過文件,一張張快速浏覽,臉色鐵青,直接站了起來:“你怎麼拿到的。”
謝羽:“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三天後,代号阿爾法行動正式開始。
氣象局原本作為獨立于指揮中心外的特殊監測機構,一直與地表調查局争搶資源,這次卻也破天荒地撥出人員參與此次行動。
然而,隊伍剛踏足放逐地三公裡外的區域時,地磁指數激升,所有的飛行器以及通訊設備發生不明原因的故障。
準備前往的4支小隊共48人,其中37人在進入10公裡區域時,出現不同程度的昏厥和窒息,隻能逐步返回。
剩餘的11人組成新的小隊,繼續前行。
其中除了林澤,還包括2名氣象監測員、7名特勤隊員以及1名回收中心的同事。
“1号ok!”
“2号ok!”
“3号ok!”
……
11名隊員徒步近30分鐘,确保體征平穩後,才換上動力滑雪闆正式出發。沒有了無人機導航,11人按照倒v型排開,方便互相定位。
領頭的是蔣楠,她作為氣象局最老道的實地監測員,對環境敏感度極高。
在隊伍的末尾的是氣象員張心淩和林澤。
每個人的防寒服中安裝了特殊模塊,在受地磁暴影響較大時,依然能夠啟用近場通訊保持聯絡。
他們現在隻能拿着三十多年以前的地圖,重新摸索。
比起其他無人區雪場,這裡路面崎岖,斷層帶多,動力滑雪闆消耗能量晶币的速度比預期快15%。
2小時後,隊伍停了下來。
暗流小隊的羅斯:“前面怎麼是懸崖?”
按照地圖顯示,這裡仍然應當是寬闊平原。
蔣楠站在邊緣出向下望:“應該是區域氣溫回升後出現土地凍脹現象,地面拱起形成高度差。後來又因為闆塊運動導緻高度差不斷擴大。”
羅斯:“我聽說過滄海桑田,但才三十年,演變速度有這麼快嗎?這得有2000米吧?”
張心淩:“有可能是地震。”
羅斯:“别開玩笑了,這個區域根本不在地震帶上。”
衆人的讨論無解,但難題卻切切實實地擺在面前。
林澤一個人站在懸崖邊緣,閉着眼,張開雙臂。
“東南風,4級,氣溫10度,半小時後轉為西南風。”
蔣楠打開便攜式氣象站,雖然因為受到地磁暴影響,無法自動化給出氣象監測結論。但
她還是通過粗略測算出結果。
按照趨勢,半小時後有75%的概率會轉為西南風,與林澤說的幾乎無差。
“他說的沒錯,馬上會轉成西南風向,我們有機會。”
羅斯也立刻明白過來:“我們可以通過動力翼裝飛行,落到對面的地面上。”
蔣楠看向林澤:“我們穿的适應性納米裝甲可以提供動力支持,不過現在導航失效,需要人工定位落地點,你……可以嗎?”
林澤點點頭。
像這樣借助外力的飛行,對他來說根本沒什麼難度。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飛行高度下降到500米時,羅斯和他的隊友安捷卷入強對流,可見視野逐漸縮小。
在強風速中,迷失方向是最可怕的。
而且由于他們離大部隊越來越遠,近場通訊失效,其他人的指引作用變得相當有限。
蔣楠:“林澤,你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