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雞蛋挂面的味道極好,出鍋時隻用一點點的葷油和鹽巴,再順手從院子裡摘兩根蔥葉放進去,那香味就已經很不得了了,
鄉下人一年到頭都難得吃上這麼一次精細糧食,是以顧骁吃得極為幹淨,連一滴面湯都沒放過。
吃飽喝足回到房間後,顧骁從衣裳内兜裡掏出了尤利民給的貨款,小心地藏到枕頭裡面後,才在疲憊中沉沉睡過去。
和顧家點根蠟燭都舍不得相比,樂陽鎮城南的谷家燈火通亮。
谷老三的母親楊翠蓮一邊埋頭踩着縫紉機,一邊催促道:“老大媳婦,你的袖口縫好沒有,我這裡又做好了一件。”
“老三你也别閑着,趕緊幫我把布料都裁好,我們今天晚上加點緊,小尤不是說做一件就給一件的錢嗎,我們今天争取做好兩件,這可就是兩塊錢了,都夠我們明天買肉吃了!”
七十年代舍得買成衣穿的人還是少數,現在的人更喜歡自己買布做衣裳。
哪怕是自己針線活不好,左鄰右舍也不會缺少手巧的人,隻用給上幾個雞蛋或者幾毛錢,就能找到幫忙做衣裳的人。
谷老三的母親楊翠蓮就是一個裁縫手藝好的人,也因為把工作讓給了老大,她現在沒事也會幫着附近的人做衣裳。
都說城裡人日子好過,谷家的情況卻不盡然,現在谷家就楊翠蓮得丈夫和兒子有工作。
因為是接班母親的工作,現在古家老大谷愛軍拿的還是學徒的工資。
谷愛軍的老婆是他的同學,兩人本來就有感情基礎,為了不讓女兒下鄉,他的老丈人才急匆匆地把女兒嫁進了谷家。
苗家是疼女兒的,沒問谷家多要彩禮,結婚時還給女兒陪嫁了一輛縫紉機,就是想讓女兒婆家不要因為女兒沒有工作就看輕她。
楊翠蓮和丈夫生養了五個孩子,除了大兒子和二女兒成家了之外,下面的谷三剛十四歲,底下的老四老五一個十歲,一個七歲,都是隻會吃飯,不會幹活的年紀。
也因為家裡負擔大,楊翠蓮和丈夫才會放任三兒子跟着尤利民混。
在樂陽鎮,尤利民他們這一群人的名聲可不好,鎮上人都管他們這一群人叫小混混。
也就是尤利民他們隻折騰黑市,不做那些小偷小摸的事情,鎮上的人才能容忍他們。
谷三跟着尤利民,雖然不像上班那麼掙錢,但時不時地也能拿個三兩塊錢回來。
谷三讀書不行,下鄉又沒到年紀,看在他跟着尤利民混還能時不時地掙個塊八毛的補貼家裡的份上,楊翠蓮和丈夫也就放任不管了。
今天谷三回來的時候卻不是空着手,而是抱了一大匹的确良回來。
楊翠蓮本來就因為家底薄而焦慮,聽說幫尤利民做衣裳能有一塊錢一件後,那也是高興得不得了,晚飯都顧不上吃,扯着布畫好線就剪裁了起來。
時下鮮少有胖子,男人的襯衫就那麼幾個碼,楊翠蓮又是做慣了的,家裡本來就有紙樣子,很快就上手了。
為了節省時間,楊翠蓮和兒媳婦分工明确,一人用縫紉機縫布料的連接處,一人手縫袖口,衣領、口袋這種縫紉量小的細節處。
婆媳兩配合默契,隻用一天就做好了兩件襯衫。
尤利民給的工錢高,楊翠蓮也盡量替他節省布料,這一匹足有六十尺的布,哪怕避開破洞和染色不均勻的布塊後,也裁出了足夠做十件襯衫的衣料。
第二天谷三趕在尤利民去城外交易布料之前,先把兩件做好的成衣送了過去。
聽說一匹布夠做十件襯衫後,尤利民高興得直拍谷三的肩膀:“這可太劃算了,如此一來,哪怕這一件襯衫我們隻賣十一二塊,也能有一半的賺頭了!”
這布料買來就便宜,就算加上一塊錢的加工費,成本也不到六塊錢,現在供銷社一件的确良的襯衫至少賣十七八塊,同樣的東西,他們賣十一二塊,難道還愁賣不掉?
在心裡算清楚賬後,出發之前,除了昨天說好的黃金之外,尤利民又往兜裡多裝了五十塊錢。
顧骁這邊也是一早就出發,早早地就等在黃桷樹下面了。
帶着七八個兄弟急匆匆趕來的尤利民看着顧骁兩手空空的樣子,幽幽開口:“老弟你這是幾個意思?”
見尤利民面色不虞,顧骁忙不疊解釋:“誤會了,誤會了,我是怕這裡不安全,所以把東西藏在後面的大樹洞裡面了。”
聽完顧骁的解釋,尤利民的臉色好轉了不少,等他跟着顧骁到了樹洞前,看着清理完雜草後裡面的裝着的布料後,他臉上的笑容就更燦爛了。
顧骁指着樹洞裡堆着的布料道:“都在這裡了,一共三十九匹布,每一匹都是六十尺,老哥你點點數。”
葉甯網購來的布料,數目上自然不會有問題,确定數量對得上後,尤利民也從兜裡掏出了一個布袋。
“按照昨天說好的數,這裡是四百八十克黃金,為了湊齊這些金子,我可費老鼻子勁兒了,老弟你下次要還有這樣的好東西,可别忘了老哥我啊。”
顧骁也十分給面子的附和:“要不說尤老大門路廣呢,要換個人來,哪能再這麼短的時間裡弄到這麼多金子,以後我就認準你了。”
都是聰明人,尤利民和顧骁四目相對,都忍不住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