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話不能教旁人聽了去,餘南葉尋了個借口,拉着陸柘景離開。
大夥兒目送兩人的背影,直至消失化為黑點,才收起視線背上自己的背簍,三三兩兩遊肆。
以前他們來鎮上都是忙着采買,或幹活,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壓根沒機會閑逛。
正巧身上有銅闆,可以置辦些回去。
大夥兒取出給餘南葉的二成,其他銅闆買了面粉和大米,給家裡小子或閨女買饴糖,或綠豆糕。
也有到屠夫那裡買兩斤肉,或是豬蹄排骨的。
今日對南水村人來說是個大豐收。
回到村大夥兒都買了不少東西,張村長喜氣洋洋,詢問過幾人得知兩刻鐘黃豆芽就賣光了,臉上笑出了花褶子。
連聲說好。
他們家去的是老大張有才一家。
老有才笑得合不攏嘴,“爹,你不知道今日不到兩刻鐘,咱們家的黃豆芽就賣光了,二十斤黃豆芽賣了一百六十文。”
放在以前他們想都不敢想,他不似弟弟張翰墨那般會讀書,幼時勉強認過幾個字。
算術也學不好,想去鎮上做個賬房先生都不行。
隻能在鎮上幹活,一日下來又苦又累卻隻有三十五文。
而今日一個時辰不到就賺了一百八十文。
他能不高興?
“爹,我想下次買十斤黃豆,咱們再編幾個方形簍子,你覺得如何?”
“這個恐怕得問過南小子。”張村長道。
當即大夥兒從中獲得了好處,估計會有更多的人懷揣着這樣的想法,如此一來就不好開口了。
張村長猶豫再三,最後還是打算親自去找餘南葉。
跟張有才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不過他們這麼多人可不能一窩蜂去找餘南葉。
大夥兒湊一塊思前想後,最後決定先找村長。
在村民們眼中,村長是一村之長,可靠可信。
等吃過午食,大夥兒紛紛朝村長家邁進。
正要去餘南葉家的張村長,遠遠看到一行人朝這邊走來。
大兒子張有才眼力好,一眼看到隊伍中不僅有大伯,還有姑媽張氏,也就是張家嬸子。
張村長很快猜出他們的目的。
大夥兒你一言我一語,終于表達清楚,想增加黃豆數量,并表示可以給餘南葉多分一成。
張村長想了下說:“這事我也做不了主,待會兒我去問南小子,你們将二成薄利拿出來,我登記下,給南小子一并帶過去。”
要跟餘南葉提這事,總不可能空手上門。
小兒子去鎮上私塾,大兒子識字少,登記抄寫的活兒隻能他做。
張村長一邊登記姓名和銅闆,張有才一邊收銅闆,半個時辰下來大夥兒分分散去。
村長家再次恢複平靜。
張村長拿着名冊和銅闆去了餘南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