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時,這個活潑可愛的表妹給康熙灰暗的童年帶來了鮮活的顔色,他也曾許下迎娶她為皇後的童言稚語。
但人算不如天算,世事多變,鳌拜獨大,當時他與老祖宗孤立無援,不得不借助與赫舍裡氏的聯姻來拉攏索額圖,平衡朝堂勢力,否則說不定會出現第二個“皇父”。
所以幼時諾言敗給了現實。
後來赫舍裡氏難産沒了,佟國維再次提到這件事——說有人能在康熙身邊照顧一二,他這個做舅舅的也安心點,彌補康熙年少之時未能相護的情誼。
反複提及後,康熙答應了,同意在赫舍裡氏三年之孝結束後就迎娶如意入宮為後。
誰知,三藩一打就是這麼多年,打得國庫空虛,打得人心浮動,打得朝堂分裂,為了拉攏保守派的勢力,繼續打下去,老祖宗點了雅爾檀進宮。
本來老祖宗定的是皇後之位,是康熙自己拖着,他不想再次失約。
可是,老祖宗說如意的性子過于嬌縱,争強好勝,不适合入宮,若是入宮,規矩繁多,對如意未必也是個好事兒。
如意性格裡的缺陷,他當然看得出來,但作為表哥,作為幼時玩伴,相伴多年,他對如意的包容度會更大。
若是當時提出以人為靶子的人是其他的人,康熙恐怕當即就要斥責對方不慈,品格低劣,但那人是如意,他沒有嚴詞苛責。
隻是曆經這樣的事兒,他看得更清楚了,如意這樣的一個人,恐怕真的如同老祖宗說得那樣,不适合入宮。
所以他第一次拒絕了佟國維,說不願意再耽擱如意,倘若如意另擇良人,他願意賜婚,願意送上豐厚的嫁妝,甚至願意加封封公主之位。
如意知道康熙的回答後,當場昏過去,之後便想法子鬧着要進宮,想要面見康熙。
康熙見過一次,好生相勸,讓如意想清楚,隻要她願意,滿朝文武,草原勇士,任她挑選。
但是如意不願意,甚至以死相逼,自言若是不能陪伴左右,活着無趣。
佟國維更是三天兩頭進宮說如意鬧騰的事兒,問他能不能勸勸。
康熙無奈,他又不能真的由着如意出事兒,幹脆避而不見,今日也是,他幹脆借着賞酒的事兒躲到了坤甯宮。
他來了坤甯宮也有幾次了,這裡額外的清淨。
比如說現在,雅爾檀一直都在靜靜喝茶,目光下垂,轉着手中的描金翠盒茶盞,好似上面有什麼有趣的故事一樣。
她不逢迎,也不殷切。
康熙忽地問道:“你不問問朕在想什麼嗎?”
在其他的宮裡,要是他心事重重,定然有人問如何了,又或者在一邊靜靜地伺候着。
雅爾檀擡眼,想了想,才開口道:“可以不問嗎?”
一般人在康熙問完這個問題後,都會追問“能問嗎”,偏生她來一句“能不問嗎”。
“你不想分擔一點?”
“隻是覺得皇上都覺得為難的事情,就算我知道了,也幫不了什麼忙。”雅爾檀老實道。
能讓康熙都覺得棘手,甭管是感情上還是政治上的事情,那都不會是件簡單的事情,也都不是她想插手的事情。
況且,她可聽說最近如意往乾清宮跑了好多次,遠比年前請安還跑得勤,康熙還躲着人,不是眼瞎的人,都看得出來。
她不想知道,康熙卻愈發地想讓她知道,“你說如意入宮如何?”
“皇上,您看我是喜歡她的樣子嗎?”雅爾檀恨不得翻白眼,“她又不是我的表妹。”
這麼說如意,康熙應該生氣的,但他又覺得十分有趣,“你是朕的福晉,她如何不是你的表妹?”
“那她應該叫我表嫂,而不是姐姐。”雅爾檀道,還好不是自己的表妹,不然隻怕她會忍不住斷親。
除了雅爾檀的妹妹,這世上大概隻有宮裡的女子會叫她姐姐了,所以打着表兄妹的旗幟玩暧昧,實在是令人有點子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