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仆役們最高興的日子,就是領口糧與月錢的日子。掌事侍女最讨厭的日子的,就是發口糧與銀錢的日子。車和子被拉衆嬷嬷拉去,替代鄭押班的助手掌事侍女陳小闆發口糧。
若是住在府裡當差的仆役,口糧直接撥到各自的廚房即可,但是沈家有成家已自己有屋子的仆役,他們基本上是住在府邸附近,自個生火做飯,不在府裡面吃飯。沈家舊例,仆役的口糧是按季發放,可現實是仆役若是拿多了口糧,就拿口糧換了錢,不到一個月花完。無奈沈家改了規矩,口糧一月一發。
這可苦了管事的人,尤其是負責發放口糧的掌事侍女。
今天這苦死落到了和子頭上。她才到庫房,就被一大群婆子簇擁着,有人忙搬來圓墩道:“姑娘且坐下休息。”有人忙端茶倒水:“姑娘可否渴了。”
可車和子滿腦袋回憶着上個月陳小闆姐姐發口糧時,被三層人牆圍着,連喘口氣的機會都沒有,可真是一個苦差事。
“老婆子來遲了。”管庫房黃嬷嬷姗姗前開開門道:“這個月的糧食都備好了……”
沈家規矩,發口糧時,由掌事侍女何庫房嬷嬷一起合作發放口糧,以免有誤差。按理兩人的分工,黃嬷嬷發放大米,登記造冊,和子監督即可,可黃嬷嬷突然來了一句道:“今日車姑娘過錄。”
黃嬷嬷讓和子看她的活,和子也懶的辯駁,打開賬薄,喝道:“你們排好隊,一個個人來,若是插隊了,我直接禀告蔡夫人,扣了你們的口糧……”
成年男女口糧半石,孩童折半。糧食出庫前,會有兩位下等婆子搬出當稱重,不用擔心會有人做貓膩。領口糧的人,可把稱上的數字看到仔仔細細,生怕少了一粒。
“趙婆子家的,一石半。”
“錢婆子家的,二石。”
“孫婆子家的,一石七五”
……
車和子忙的焦頭爛額,一刻不得閑。黃嬷嬷一面悠閑地喝着茶,一面與溜須拍馬的人唠嗑。黃嬷嬷又見車和子忙碌,命小丫頭給和子端點心道:“車姑娘,若是餓了,渴了,吃一點,别把自己累着了。”
車和子可沒空吃,心裡頭嘀咕:“我應付這麼多讨錢鬼都吃力,還要應付你。”
圍繞着黃嬷嬷的人繼續溜須拍馬道:“黃姐姐,我織了一匹布,給你做冬衣最合适。”
“黃姐姐,我家菜地的甜瓜熟了,給你解渴……”
“黃姐姐,曬了一些菜幹,給您下粥用……”
仆役們或多或少賄賂一些黃嬷嬷好處,今日掌事侍女陳小闆不再,她們膽子越發大了,黃嬷嬷自然都笑納。
車和子好不容易在午飯前,搞定這些事,黃嬷嬷也不知收下了多少的瓜果蔬菜,與書匹青布。車和子見這這些東西,可是比黃嬷嬷一個月的月錢還要多,黃嬷嬷命兩人下等婆子點好了存糧,下等婆子道:“還有三石二鬥……”
根據沈家的規矩,發放物件時,會有折損,便有了火耗一說。
車和子與黃嬷嬷一點還有三石米的多餘。
黃嬷嬷道:“二石米報到蔡夫人那裡。”對兩下等婆子道:“你兩一人一鬥”又小聲道:“還有一石米,我與車大姑娘分了。”又指受賄的瓜果蔬菜道:“這些,我與車大姑娘也是一人一半。”
車和子道:“我們是不是忘記了陳姐姐,”車和子想着這些好處本就是陳小闆,今天要是拿了這點好處,被她記恨可就麻煩了。
黃嬷嬷小聲道:“我怎麼會忘記了陳姐姐,我已從瓜果中挑些好的,命人送給她了。”
車和子隻要了半石米,命人送給元嬷嬷,其餘的瓜果就不需要了。
事情弄完,已是午飯時間,車和子就在一個偏廳用午膳,今日的午飯可比平時豐盛了不少,藕粉桂糖糕、松穰鵝油卷、旋煎羊、鲊脯、姜辣蘿蔔,和子早已餓的不行,飯吃的飛快。
沈家是有上千人口的大世家,侍女婆子分三六九等,待遇淡然也不同。内宅中大的事情由夫人處理,小的事情就有由押班、掌事侍女代為處理。沈凱之有十位押班,不過大部分是沒有名分的妾室,楊夫人名下四位押班,加上額外的和子。夫人中,劉夫人、陶夫人各兩位押班、蔡夫人是一位押班。其餘的夫人最高的就是掌事侍女。
掌事侍女負責主人的賬目、财務。不過主子地位不同掌事侍女的地位不同,例如:楊夫人等夫人的掌事侍女,地位介于押班與一等侍女之間。一等侍女則是主要是掌管钗钏沐的貼身侍女。她們做主子日常的事情。若是幹的好,便是能提成掌事侍女。若是不好,便降成了端茶倒水的使喚侍女。室内最低一等,灑水掃地侍女,她們雖在門内,可是連主子的面都見不到見此。還有分配了主子院落,但不能進屋的仆役,俗稱:“門檻外”,她們打掃院子、喂鳥燒水,給嬷嬷打下手看門,替大侍女們跑腿,學習規矩。
侍女們若是年紀大還未出嫁,或是出嫁了還是回府當差,便可成了嬷嬷。
嬷嬷等級與侍女一樣,身份高的諸如掌事嬷嬷,在府中主要掌管物件采買,或是管理廚房、庫房等工作。與掌事嬷嬷地位差不多的便是引教嬷嬷,她們要麼理培養剛來的小侍女,要麼服侍公子小姐。次一等就是一技之長,當不是管人的嬷嬷,如:廚娘、繡娘之類,雖身份不高,但月料月錢是至少是二等的。這些都是體面嬷嬷,還有不體面的打雜嬷嬷,就是沒有本事,隻能做府上最下等活的嬷嬷……
大宅之中,年輕的侍女是要比嬷嬷們體面,侍女們都是幹體面的活,可婆子們不一定。例如婆子要幹:倒夜香、掃地之類的下等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