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麥舍。
次日一早,車和子正坐于議事廳美人榻上,不緊不慢地喝茶,目光所及之處,皆擠滿了北院中管事當差的各路婆子們。
才一夜的功夫,她們都知曉了唐嬷嬷被趕走一事,據說唐嬷嬷是連夜被趕到鄉下,連行李都不給時間打理,可被吓壞了,心中暗想:“連夫人都不輕易攆走人,這小妮子才來多久,竟然能讓陶夫人攆走一位掌事的婆子。”時下她們皆不敢再不把車和子不當一回事。
車和子已把說辭拟好了,但不急着說,吃了兩口菱角糕,隻見一半的婆子流出了冷汗,更有一些膽小的婆子已在瑟瑟發抖,佯怒着道:“我把府上當差媽媽們,與各位姐姐們叫來了,就是要立一下北院的規矩。”
“我也知道諸位在北院當差比不上西院正院體面,可我們院中的一個個姑娘不是眼瞎的。”
“舞伎們從将軍裡,得到賞賜的東西不少。”車和子的目光冷言掃過史嬷嬷道:“可其中克扣的,定是比拿的還要多。”
史嬷嬷聽的發顫,生怕她被追究起來與唐嬷嬷一般連夜被趕走。
車和子道:“過往的事情,我既往不咎了,但是以後院中有什麼規矩,不管是老人,還是新人都按規矩做事情……”說完,和子把衆人的月錢給發了。
領了月錢,衆人散了。
車和子留了兩手空空的史嬷嬷與鮑嬷嬷,兩位嬷嬷早已知道被罰了一個月沒月錢的事情,雖心下又幾分怨言,可比起被趕出沈家的唐嬷嬷,兩人也是慶幸,忽見小萍遞給她兩每人一兩銀子并一吊錢。
車和子道:“兩位嬷嬷這個月月錢,雖被抹了,但我也不能叫嬷嬷白幹一個月的活,便自己從私房錢中,補上給兩位嬷嬷。”
兩位嬷嬷想不到車和子竟然自己把錢給她們補上,恨不得跪在地上對車和子謝恩。
車和子道:“夫人知道兩位嬷嬷拿着二等月錢當做苦差事,已特批兩位嬷嬷以後每個月拿一等月錢。”
兩位嬷嬷皆笑的嬉笑眉開,鮑嬷嬷已眼含熱量,史嬷嬷激動道:“老婆子在沈家多年,也是苦盡甘來了。”
車和子命人端來矮凳給兩位嬷嬷坐上道:“我在北院也有一些時日了,可一直未和兩位嬷嬷好好說一些話,兩位嬷嬷對北院有什麼難處,可否對我說了。”
鮑嬷嬷心直口快道:“北院人口一百多人,可做飯的人還不到十餘個,要劈柴、打水、燒火,怎麼忙的過來。”
車和子心中默默歎了一口氣,鮑嬷嬷并非是無理取鬧,一百三十人的院子,隻叫十來人做飯,是怎麼忙的過來呢?
“你且先添位五位下等婆子,他們的月錢的事情,我會處置的。”車和子道:“廚房中可還有其他問題?”
鮑嬷嬷道:“院中的姑娘的口糧時夠吃的,隻是卻蔬菜與果子,雖有田莊上的供應,可還不夠夫人們打牙祭……”
鮑嬷嬷的話所言非虛,車和子打開賬本道:“我每日撥給你二吊錢買蔬菜,二吊錢買肉。”
“上個月,賬上的豬肉一會兒是一百文一斤,一會兒是二百文,我們要以那個為準……”
兩位嬷嬷對視一眼,不知道要對車和子說哪一個數。
車和子合上賬本道:“梅姐姐也是一位不知道财米油鹽貴的,二百文一斤怕是比給将軍、夫人等人吃的還好好,若是隻是給我們院裡的吃,八十文一斤的肉已經上好的。”
車和子知道市場上賣的豬肉五十文一斤隻夠了,可若是她真的開了這個價,怕是嬷嬷們會在别的地方做手腳,她道:“一日大約能買二百斤蔬菜與四十斤肉,在撥出一吊錢買一些醬油、陳醋之類的東西……”
兩位嬷嬷一聽,車和子是做過帳的,便不太敢輕瞧。
車和子如今也隻能對廚房算一個大概,實際上她定下的标準,不到幾日定會被超支,可如今也隻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車和子問史嬷嬷道:“你這裡頭,可有什麼問題。”
史嬷嬷哀哀道:“姑娘啊……”
“姑娘啊……”
“老婆子,可否别當這個差事。”
車和子見史嬷嬷着着急的樣子并非是僞裝。
史嬷嬷咬了牙牙,指着窗戶外道:“今日已是霜降,一日要冷過一日,北院裡的姑娘都是從南方來的,沒一個有冬衣的,
“雖府上規制每件冬衣給一貫錢的工本費,可一吊錢連做夏衣都是勉強,何況是冬衣呢?”
車和子道:“若是給院中所有的姑娘做上冬衣需要多少銀子。”
史嬷嬷算賬道:“姑娘們的布料還是夠的,但是缺棉料,若是要買普通的棉花做填充起碼要二百貫……”
車和子咬了咬牙,她明白若是不給姑娘們做充足的冬衣,萬一凍着生病了,該如何是好。
車和子道:“史嬷嬷,可以法子?”
史嬷嬷道:“其實我報名單是報的多。北院裡頭共有一百三十人,七八位主子,将軍會格外賞賜,用不上冬衣,舞伎十位,已被賞賜了十貫一身的羊皮羔子大衣,姑娘可把她們的大衣拿來充公。”
車和子聽着史嬷嬷法子,玩笑道:“這不叫充公,最多叫拆東牆,補西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