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那些在戰争中誇誇其談,說什麼人權的善良人士,玉瑤瑾算是想得開的!
人家猶太人重回兩千年前的故土,驅趕耶路撒冷上的一切外族,有什麼可指摘的?類似我們明朝的太祖朱元璋,将蒙古人趕到長城之外。
意為:驅除鞑虜,還我河山。
當初若沒有朱元璋的執念,何來我們這些後人的漢族家園?恐怕,早已是‘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了!漢人會和猶太人一樣,滿世界的無家可歸。
朱元璋時代,對待蒙古人也是極為殘忍的。相較于颛顼時代的‘男子全殺死,女子全為奴。’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朱元璋是連蒙古女人也不放過,就是要斬草除根的意思。
一場浩大的戰争,影響最深遠的就是人口。不能打了幾十年的仗,讓敵人如野草一般的‘春風吹又生’。和當年秦國滅趙國的戰略高度一緻,坑殺四十萬趙軍,就是為了永絕後患。
所以說,不要去無端指責一場戰争,也不要說什麼人道主義。任何一段曆史時期裡,戰敗一方都是刀俎下的魚肉。我們隻要看到猶太人千年不忘故土的民族情結,感念自己族人的先輩們,珍惜我們當下的家園就好了。
玉瑤瑾正是看透了一切,才會顯得有些冷血。
哪一場戰争,是靠着慈悲為懷、優柔寡斷赢下來的?都是靠着冷血心狠,殺人不眨眼,才能殺了豺狼,救回蒼生!
讨論結束,衆人從軍帳裡出來,北關秋水和玉瑤瑾并肩而行,卻時不時的回頭看上壹眼——
在她們身後不遠處,跟着一個忠實的護衛。不是樸一城,而是那位姬家的小王子——姬霑。
北關秋水抿着嘴,打趣地吟哦道: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曹孟德,東漢末)
玉瑤瑾知道她說的是姬霑,亦被其珠零錦粲的吟詠,勾起了花家堡的曆曆往事——
曾幾何時,她也在花家的私塾裡書聲琅琅?索性成全了北關的林下風氣,也适時地吟哦一句: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李太白,唐)
這首《秋風詞》頗為應景,既有感念綠色凋零、秋色添愁的意味;也有特指身後姬霑的意思,‘花自飄零水自流’的無那意境,正是最後的點睛之句: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北關秋水挽着玉瑤瑾,亦步亦趨,默默念着前面的句子: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忽然,她又打趣道:
“...妹妹這是...紅葉題詩,雁字回時?還是說...彩鳳随鴉,不嫁二夫?”
玉瑤瑾被她跳躍的思緒逗笑了,丢了一個白眼給她,向那大地蒼茫中一指,随意道:
“吾是‘書劍飄零,餬口四方。’何來‘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不過是...跟着姐姐有感而發,直抒胸臆罷了。”
北關秋水順着她所指看去,卻是看到那光秃秃的樹枝,不但沒有對應她口中的江湖,反倒是慨然彼此的境遇不同;再勾連起彼時姬瓛和姬霑的說法,便自歎寂寞無聞,孑然伶俜。當即,怅然一句: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子瞻,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