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陳沐辰過的既舒心又煩躁。
舒心是因為蘇洛洛自打那次以後就變得非常乖巧聽話,就算平日裡他跟林青青一起出門約會吃飯,蘇洛洛知道了也不會大吵大鬧。
隻會用一雙悲傷的眼睛望着他,随後抱住他,說她都明白的,等以後就會好起來的。
陳沐辰看着,是覺得她又聽話,又讓人覺得内疚。
于是有錢人的安慰方法就是給人打錢,瘋狂地打錢。
短短幾日,蘇洛洛就累積了不少原始資本。
以前的她從不讓陳沐辰給她轉賬,因為陳沐辰一出手就是好幾萬,她作為小市民是真的有些接受不了,隻願意接受他的禮物。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她的思維已經轉變了,這些錢對她以後來說,非常有用。
而陳氏雖然現在有些困難,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陳家家底可是頗為豐厚,他又是陳父目前來說唯一的兒子,自然不會少了他吃的用的,手裡頭的錢更不會少。
而他煩心則是因為溫氏科技這邊的攻勢越發的猛烈。
拿到首批溫氏一代車子的網友們紛紛活躍發帖,電車的實惠與科技感的結合可以說是秒殺一衆油車市場。
油車市場大震蕩,所有車企都在努力更新技術轉型。
但是陳氏集團市場不僅僅隻是旗下一個車企。
他們沒有辦法再投入大量的資金去提升技術,轉變成電車。
這個跟油車雖然都是車,但是也可以說是兩個領域。
重點都不同。
而且本身投資油車的時候就已經損失了幾十億,到現在都還沒有任何回本。
董事會這邊非常不滿,開會的時候已經确認不可能再投資到這一個市場上面。
因為肉眼可見溫氏科技有多厲害,溫涼的技術,他們就是給100年的時間都不一定能追得上。
其他車企咬咬牙加大投資,試圖轉型,那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造制車行業。
有這個基礎在,雖然轉型難,但是顯然會比陳氏要簡單。
但是陳氏想要從油車再轉到電車市場,那根本就是開玩笑。
油車都還沒研究透,第一次踏入這個市場就血本無虧,第二次再踏入其他車子都沒踏入過的領域,豈不是又是賠到破産的節奏?
所以董事會沒有一個人同意陳沐辰的想法。
如果陳沐辰能夠拿出什麼實際的數據來表明他們從油車轉到電車能夠彌補之前的損失,并且還有盈利的話,那可以。
但是陳沐辰拿不出來,隻是張嘴一句說轉型,那麼誰會同意?
他們的錢又不是大風刮來的。
本來溫氏科技的機器人就對他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要不是他們底子厚,陳氏機器人市場有累積,所以勉勉強強并不會因此跌入泥潭一蹶不振。
但是汽車市場就不一樣,他們初踏入已經踏錯一步了,不可能在明知錯誤的情況下繼續踏錯下去。
尤其是肉眼可見,他們即便研究電車,也研究不出像溫涼這樣的好技術。
所以所有人都否決了他的提議,并且讓他盡快提出新市場的研發,以及陳氏機器人的新亮點。
陳氏機器人的底子已經打下去了,不能因為溫氏科技的機器人一代就把所有的努力都打水漂。
然而這也并不是一個輕松的事情。
因為溫涼基本上已經将所有機器人該具備的大衆喜歡的功能都安裝在了機器人一代身上。
即便他們來到機器人深入研究,挖掘出可利用的點,但是那也僅僅是在溫涼機器人的基礎上。
而且隻是一兩個點,根本就沒什麼用。
他們陳氏集團也提不起高價。
股東們對此憤怒地表示,即便提不起高價,那至少也要保證他們的機器人能夠達到溫室科技的水平,繼續出售,保證陳氏的利益。
現在市場嚴峻可以少賺點,但絕對不能虧錢。
尤其是華國市場這麼大,陳氏機器人的牌子響當當,溫氏科技這才剛剛開始,他們掌握絕對的主動權。
所以必然不能把先機失去。
要求陳沐辰去找更好的技術人員,如果找不到,那就去溫氏科技挖。
他們不信用錢還砸不出一個機器人來。
對于這些,陳沐辰隻是麻木地表示,所有技術都是溫涼一個人弄出來的,其他工作人員弄的都是邊角料的活,而且溫氏科技給予市場上兩倍以上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