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唢呐一吹,黃金萬兩 > 第6章 希惡鬼(六)

第6章 希惡鬼(六)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山上,妙常的墳前。

妙善茫茫然坐了半個時辰,失神地盯着遠處的韋馱菩薩像。

菩薩像兩邊,各有一扇門。

穿過左右,再過彌勒像,便是啞子廟的大門。

那條出廟的路,他走過無數次。

如今誦經聲沒了,禅房空了。

說要為他養老送終的妙常死了,連收留他的師父也病了。

朱砂與羅刹坐到他的兩邊:“妙善,我有一件事想問你。”

“何事?”

“你說你淺眠,為何妙行死亡當夜,你沒有聽到其他聲響。”

妙善奇怪于朱砂的問題,細思半響才喏喏回道:“我睡着了。”

羅刹随即追問:“妙行是被活活吓死的,你難道未曾聽見任何聲響?”

妙善搖頭又點頭:“我自進廟後,每夜倒頭便睡。”

他做了多年乞索兒,時常露宿街頭,難得安眠。

自從進了啞子廟,許是生活安定,他夜夜安然入眠。

朱砂接過話頭:“好,我再問問你。若廟中進賊,一般誰先醒來?”

妙善肯定道:“妙常。”

朱砂:“妙常被殺當日,你睡前做了哪些事?”

妙善仰頭回憶,伸出手指,一件接着一件事慢慢道來:“戌時初,我與妙福師兄關上廟門回到禅房……師父鼾聲大作,妙常房中無光,有嗚咽的哭聲。”

朱砂:“那一夜臨睡前所做的事,和你平日安寝前有何不同?”

妙善抱着頭捶打,逼自己想起來。

不遠處的小門,出現一個青色身影。他終于想起來了:“我那日早早滅了蠟燭。”

“蠟燭?”

“對。若放在平日,我會在燭前誦經,直到亥時中才滅燭。”

獨獨那日,因擔心妙常,他沒有誦經,早早躺在床上。

真相呼之欲出,羅刹問出最後一個問題:“妙常夜裡也喜歡在燭前誦經嗎?”

“他喜歡練武,不喜歡誦經。”話鋒一轉,妙善記起一件事,“但是兩位師兄死亡當日,我曾聽見師父叮囑妙常,夜裡記得點蠟燭看看經書。”

“妙常聽話照做了嗎?”

“嗯。亥時初,我曾開門出去,瞧見妙常在桌前看書。”

此言說完,妙善眉眼低垂,擺出一副欲言又止的神色:“有件事,我不知該不該講……”

“何事?”

“妙真師兄死後,妙行師兄成了大師兄。他背地裡常常打我,我受不住打,又不敢告訴另外兩位師兄,便私下去找師父。”時至今日,妙善仍能清晰記起,當日在禅房外,親耳聽到的那句話。

“你如今是為師的大弟子,想做什麼便做什麼。妙善皮糙肉厚,為師瞧你打他就不錯。”

他聽着房中的歡聲笑語,最終沒有踏進房門。

自此,妙行更加放肆,他更加謹小慎微。

“蠱惑他人為惡,縱容他人惡行,是希惡鬼!”

羅刹拉上朱砂匆匆離開。

兩人一路疾跑,在拐角處撞上蕭律:“兇手是了元。”

朱砂站定:“你們怎麼查出來的?”

蕭律:“師兄昨夜去刺史府赴宴,無意間發現林刺史府上有曼陀羅花,由廟中僧人所送。今日師兄抓來妙福審問,得知曼陀羅花是了元栽種,但他對外說是西域牽牛花。”

由妙福引路,他們在後山發現大片曼陀羅花。

“另外,我們在六間房找到六支蠟燭。經師兄查驗,其中五支蠟燭中,摻有大量的曼陀羅花液。”蕭律将半截蠟燭遞給兩人,“方才師兄去房中捉拿了元,發現他打暈郎中跑了。”

羅刹記起廟門曾被人打開,猜測就是逃跑的了元:“這林刺史真是個十足的廢物。三條人命,他竟不知派些官差守在外面。”

朱砂好心為他解惑:“三月前,太子殿下代聖人巡功。算算日子,這幾日正好到鄂州。”

三個小廟和尚的命,哪比得上當朝太子的安危。

聽朱砂提起太子,羅刹隻覺生氣:“人命關天,難道百姓的命不是命嗎?”

“你小聲些,别連累我掉腦袋。”朱砂回頭捂住羅刹的嘴,轉頭笑吟吟看着蕭律,“師弟,他随口之言,你莫要當真。”

唇角勾起,蕭律語調閑散:“師姐,我不會亂說。”

朱砂滿意放手:“端木狗呢?”

蕭律指了指廟門:“師兄已去刺史府,打算與林刺史聯手捉住了元。”

“他一個太一道弟子,何苦巴巴給林刺史做狗。”

“師姐,師兄多有不易。”

蕭律尚有事,先行一步。

下山的妙善偷聽到三人的交談聲,等他一走,趕忙跑過來追問:“什麼兇手?”

沉默良久,最終由朱砂開口,告知所有真相:“了元,實則是惡鬼。”

妙善如遭雷擊,癱坐在地,無助悲泣。

朱砂與羅刹躲去山上時,他仍舊趴在地上痛哭。

不知是為自己,還是為無辜慘死的妙常。

午後秋陽入林,兩人躲在樹後,看見官差們将妙福與妙善帶走。

“二郎,你猜了元會去何處?”

“猜不準,但他一定還會回來。”

了元在廟中經營多年,定攢了不少家底。

他今日走得倉促,沒準會尋一個好時機回來。

今夜,便是絕佳的好時機。

天色尚早,兩人倚在盤根錯節的樹下。

羅刹閑來無事,小聲哼起歌謠:“東太山,升血月。有鬼出,至長安。”

兩句話,來來回回吟唱。

朱砂好奇心起:“這首歌謠,隻有這兩句嗎?”

羅刹:“對,隻有這兩句,是鬼族的上古歌謠。”

朱砂抱着他的胳膊撒嬌,非要他再唱一遍。

等他唱完,又不依不饒追問:“歌謠中的長安與太山是何意?”

羅刹:“萬年前,鬼族稱活人所在之地為長安,鬼族來處為太山。每百年,鬼族齊聚太山,赴太山大宴。”

太山大宴也在七月半。

那一日,朦胧見,鬼燈一線。

血月升,風吹雨,百鬼行,拜百鬼之王。

“百鬼之王又是誰?”

“一個教會鬼如何活下去的好鬼。”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