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頭屋子裡,宋嬸子也在給魏宜萱說那天要如何辦酒席,“其實沒多少人,就是咱們這群老街坊,再加上要接親的人,估計也就四五桌。”
“每桌,五個大葷菜,點心果子得有兩三盤,什麼涼菜鹵菜也得有,其餘的時鮮小菜你看着辦。”宋嬸子撐着頭慢慢想道:“反正不差錢,羊肉魚蝦你都用好的,要新鮮,調料什麼的你也列個單子出來,我都給你買齊了。重要的是,要好好的辦,你缺什麼盡管說。”
魏宜萱隻在一邊用心記住,忍不住想道:這宋嬸子還真是财大氣粗,對喜櫻也舍得。
兩人聊得差不多了,魏宜萱又問了喜日子,“下個月十八,前一天你就來我家先給準備好,怕當天忙中出亂。”
雖說答應了兩個孩子的要求,但宋嬸子到底還是有點不放心,畢竟魏宜萱沒做過這樣的大鍋菜。所以送魏家兩姐妹出門的時候,宋嬸子還在殷殷叮囑。
至于魏宜萱本人,倒是絲毫不擔心,反而是信心十足。一到了家裡頭,立即拉着魏宜芳和阿娘兩個人商量菜單,準備盡早就寫一份送過去給宋嬸子和宋喜櫻看看行不行。
宋嬸子說了列清楚各種要買的菜啊調料什麼的,她自己去采買,魏宜萱到時候隻管着去做菜就是了。到時候打下手的人,宋嬸子也都找好了人,有人洗菜有人上菜,總之魏宜萱把菜做好了就行。
至于價錢,一桌菜給兩貫錢,按照宋嬸子說的,少說來四桌人,那一日魏宜萱少也能賺上八貫錢。那可是八貫錢啊!忙活一個晌午就賺到了簡直想想就激動。
差不多還有一個月的時間,除了早晚出去擺攤子賺錢,家裡的飯菜魏宜萱都交給魏宜芳來做了,一有時間就鑽進廚房裡琢磨起宋家喜宴的菜式來。
臨到宋喜櫻要出嫁的前兩天,魏宜萱就不再出去擺攤了,一天到晚地往宋家跑,看看買回來的那些食材好不好,能不能用。
宋家是預備風風光光地辦這一件大事,另外是梧桐巷裡好久也沒有這樣喜慶熱鬧過了,所以大家夥都挺高興的,就等着喝喜酒。
所以這幾天巷子裡就老有人去宋家串門,一起幫着擦擦門窗、剪窗花、貼囍字、清洗杯盞什麼的。幾個嬸子阿婆一邊幹活一邊聊天,熱鬧得如同過大年一般。
就連不怎麼愛出門的魏家阿娘還有江嬸子也來幫忙了,她倆一個身子不好不愛走動,一個忙着賺辛苦錢。這下子巷子裡的家家戶戶女人小孩算是都聚齊了。
何嬸子也來了,閑聊了半天,自然知道明日這酒席的大師傅是魏宜萱掌勺,有些瞧不上眼,“這老宋一家也賺了不少錢,怎麼不請個有名的大師傅來?讓萱娘掌勺啧啧啧……”
都說沒那金剛鑽别攬那瓷器活,這明日還不知道會怎樣呢。
宋家屋子裡頭,魏宜茂、宋喜桃和趙豐年也好不容易聚了一次,為着後日就是親姐姐成婚,又是劉侍郎夫人牽的線,宋喜桃這才有了假回到了家裡。
雖然四處布置得喜氣洋洋,來幫忙的各位嬸子也都樂呵呵地,但是宋喜桃隻抱着兩位好久不見的小夥伴哭得抽抽搭搭的,白白嫩嫩的臉上一片淚水好不可憐。
姐姐出嫁了一樣是有些傷心,但是更傷心的是,“……茂哥、豐年,我實在待不下去了,那府上一點都不好玩……”
劉侍郎府上小郎君的伴讀名額可是宋嬸子好不容易求來的,幾次三番地對着宋喜桃教育道,第一件大事是伺候好小郎君,第二件大事就是好好讀書,這樣若是得了小郎君的歡心,日後還怕沒有什麼好前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