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宜萱如今去南城門口擺攤子,早已經有了一批老客戶,還有很多人是從一開始賣包子時就經常來光顧的。
每一天看着這些熟面孔來,魏宜萱都覺得充滿了安全感,今兒賣煎餃的第一日齊舉人又如往常一般來了。
這一回見了魏宜萱賣的新品餃子,齊舉人絲毫不帶猶豫的,“先來上一份。”魏宜萱笑眯眯地給他裝了一份,一份油紙包裡就是五個煎餃,收十文錢。
這價錢是比别人家的要貴,不過吃過的人都知道,魏家攤子用的餡料絕對不是别人家用的那些邊角料肉,又柴又帶着腥味。是以隻要去比對着嘗過的,都對這個價錢心服口服。
齊舉人吃着煎餃,就站在魏家攤子邊閑看,吃完了再回客棧裡頭溫書。
魏宜萱和魏宜芳兩人手腳麻利、幹起活來利落,齊舉人欣賞了一會,正好碰見魏宜茂和趙豐年二人跑着過來了。
“大姐姐,東柳巷子的人家我都送完了,這是錢你數數。”魏宜茂跑得臉龐紅撲撲的,但是眼睛亮閃閃的,遞過去一隻油乎乎的錢袋子,裡頭嘩啦啦的響起來,是銅闆的聲音。
現在這會沒人,魏宜萱隻簡單地數了數沒有錯,便交給魏宜芳收好。魏宜茂又在一邊催道:“西柳巷的你快弄,待會就晚了。”
“行行行,我現在就開始煎了。”魏宜萱答應着,手裡又開始拿出了一蓋簾包好的餃子,準備往裡頭放。
一旁的齊舉人吞下了最後一個煎餃,朝着魏宜茂好奇含糊問道:“魏兄弟,你們剛才這是說的幹什麼呢?給别人送煎餃去?”
魏宜茂答道:“是啊,前一日要送的人家都給我說好了。”
齊舉人又問道:“那你都送哪裡?還是一個價錢不?”
趙豐年在一旁搶答道:“南城門的十幾條巷子我們都送,那肯定是一個價錢。”
原先為了賣包子,魏宜茂就經常在附近的幾條巷子裡跑來跑去,見着人了就上前問要不要包子,久而久之和那些常買的人家都混熟了。
後來有了太平車賣醬香餅,魏宜茂沒有活幹,也還是拎着一份份醬香餅去巷子裡叫賣。
跑了幾天下來,魏宜茂發現賺的錢還真不少。原先那些人家要是想買個什麼但又不想出門,都是叫閑漢或者是叫個小孩去買。
但如今魏宜茂就是送貨上門,還免得那些人家去找閑漢了。再加上不加錢,誰都願意。
魏宜萱的手藝好,回頭客也多,魏宜茂推銷起來也不留餘力,日子一久便和趙豐年合計道:“不如我們前一日去賣醬香餅的時候,就跟她們說好,明日要不要,要的話我們定好幾份送過來不就行了。”
這法子真是好用,況且魏宜茂和趙豐年賣醬香餅的時候向來是收拾得幹幹淨淨,又會說話。
“魏家攤子就在城門口對面,我兩個姐姐在那現賣呢,您要是不放心就走過去看看,生意好着呢。”
除了老客戶,兩人有空的時候還是如從前一樣上門銷售,小半個月下來,這南城門附近十幾條巷子都有人家預定。
魏宜萱和魏宜芳負責在這城門口賣,魏宜茂和趙豐年則是形成了送外賣小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