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瞧着記下來的尺寸,關嬸子笑道:“往日裡瞧不出來,但這萱娘、芳娘和茂哥都胖了不少啊。”從前給她們幾個小孩量的尺寸還記在一旁,關嬸子一對比就瞧出來了。
魏宜芳和魏宜茂這半年都竄了不少個頭,又因為能動能吃的,身形豐腴,強勁有力。魏宜萱雖然沒在長個頭了,但是也長了點肉。三個人往那排排一站,面色紅潤,精神飽滿,一看就是氣血充足的模樣。
“到時候開張那天,你們一家人就穿着我做的新衣裳,若是有人問起來就給我介紹麗景成衣鋪子啊!”關嬸子收拾收拾一簍子的針線小玩意就準備走了,“對了往後我去吃,得便宜些。”
喜桃爹這幾日請了假,往京郊的西山去打獵去了。從前喜桃爹就愛往山上跑,他個子小身姿矯捷,又會射箭又會騎馬,經常能獵到一些好玩意,像狍子、鹿、山雞等等。
這次魏家開了食肆,宋家人一合計,還是由喜桃爹負責,正好這幾日天氣好,去山上瞧瞧能不能獵到個好東西。到時候甭管是殺了吃,還是剝了皮毛做衣裳都好。
趙家鐵匠鋪子裡,豐年爹依舊光着膀子揮汗如雨地在打鐵。豐年娘挺着大肚子一邊嗑瓜子在一邊說,“那豐年這幾個月在萱娘那賺了不少錢,跟我說了往後還跟着茂哥混。這回咱們禮送的大些,豐年以後免不得還得多受她們照顧。”
豐年家送的是七八個小鐵鍋,這還是趙豐年出的主意。“上回我偷偷聽到大姐姐說了,她說冬天用個小爐子在下面燒着,上面一個小鐵鍋炖,這樣的菜熱乎乎的肯定受歡迎。咱們就送幾個小鐵鍋,以後大姐姐肯定用得着。”
豐年爹娘一聽覺得也行,雖說鐵這麼貴,但是為着自家兒子的前途倒也舍得。到時候魏家食肆的生意好,豐年也有出息。
江家,江昱舟正在自己屋子裡的一張臨窗書桌前寫字,這會一旁的幾張廢紙扔的到處都是,怎麼寫都不滿意。
江嬸子在一邊瞧着,怎麼也瞧不出這十幾張的“魏家食肆”有什麼不一樣,都挺好看的啊。但江昱舟就是不滿意,定是要寫出一張氣派豪放的“魏家食肆”出來。
這是萱娘跟他說好的,這魏家食肆的門匾上的字由他來寫,到時候再請人拓了刻上去。這麼重要的事情,江昱舟寫的手都酸了,也想着得盡快寫好才行。
除了這個,魏宜萱還說了要請江昱舟畫一些菜單出來。
“最上頭寫着,‘魏家食肆,九月二十八開業,全場飲子免費’,這下面分成兩列,寫着菜式的名字,然後這下面寫上地址。”魏宜萱拿了一張紙來,簡單地給江昱舟一一說清楚。
“你先寫上兩份,給茂哥和豐年,讓他倆拿着,這幾日出去賣吃食的時候,給别人宣傳宣傳。”
除了下雨刮風這樣天氣不好的時候,魏宜茂和趙豐年才不出門,平日裡定是雷打不動的要魏宜萱做了吃食拿着去南城門附近的巷子裡去。就是這食肆定下來了,兩人早上也定是要出門賺錢的。
魏宜萱先讓兩人拿了宣傳單出去,見着人就介紹魏家食肆要開張的事。便是魏宜萱和魏宜芳自己,這幾日去别人家做炸雞,也都多嘴說一句。魏老爹和魏阿娘也不例外,街前街後的人家都說了個遍。
何嬸子拿着把瓜子,各家各戶都逛遍了,梧桐巷人家送的禮都怪好的,臨近巷子的人家就普通點,多是糕點一些小玩意什麼的。
想着自己從前大多都是送根自己親自紮的大笤帚,這次恐怕是有些上不得台面了,何嬸子嗑着瓜子往回走,想着再編點别的什麼東西才好。
……
九月二十八這天,是個極好的天氣。不冷不熱還有些許微風,外頭陽光溫柔惬意地灑下來,落在魏家食肆外頭幹淨寬闊的青石闆路上。
魏家食肆門前早已聚集了一堆人,梧桐巷子裡的家家戶戶都來了人,聶大山、關嬸子、宋喜桃一家子、趙豐年除了他阿娘沒來其餘的也到齊了,還有何嬸子一家人,江家母子二人,再加上其餘的鄰居三三兩兩地也來了。
再加上這幾日魏宜茂和趙豐年賣力宣傳來湊熱鬧的人家,齊舉人和他的幾個同窗、南城門東柳巷、西柳巷和魏宜茂相熟的嬸娘帶着自家小朋友。還有張婆子的幾個大點的孫子,瞿家盛哥,加着大玉蘭巷子的幾家人。
就連劉夫人也派了手下的一個大丫鬟過來賀喜,陸陸續續來的人越來越多,也有許多過路人瞧着好多人過來湊熱鬧的。總之一群人聚在魏家食肆門口,熱鬧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