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肥料又有一個煩惱,冬季天氣冷了,紅薯不耐寒凍,之前準備的地窖大小不夠,實在無法存儲。
挖壞的或者長的畸形的也有近萬斤,要不想辦法賣點出去?
能獲得最大利益的當然是售賣秦王啊。
不過還需要做一下準備。
收獲當天,小滿所在的六裡莊熱鬧非凡。
夕陽開始落下時,莊裡的空地上,燃燒着數個火把,中間兩口釜中咕嘟嘟煮着新收獲洗淨的紅薯土豆,還有些在銅闆之上烤制着。
這些日子來幫忙的鄰裡,在從地裡離開時都受到了邀請,此時也拿來一些粟米或豆子湊成宴席。
煮透的釜被幾個人擡到石塊上放涼,烈烈燃燒的火堆上,又放上鄰家搬來的新的釜鼎。
小滿示範着用筷子從熱水中取出熟了的食物,散發到各位盤中或小框中,一些小孩則拿着樹葉瓦片來接。
同裡的人雖然不至于吃不上飯,這一次也算久違溫暖飽足的一頓飯食。
吃的差不多了,小滿站到台子上提醒道:“各位,紅薯與菽一樣,多食易漲,還請适量。”
“如果哪家想換些自家去吃,那些破碎的一鬥糧食換五鬥紅薯,那些完整的可以當種子的紅薯,一鬥糧食換一鬥。”小滿不知道這個價格算不算公平。
紅薯土豆極高的産量就代表了會成為底層人民廣泛的食物。
如果推廣之後,價格可能遠比不上米面粟這類糧食。
不過在這完全未出現過的地方,恰好還受着災荒的時刻,珍貴性不言而喻。
“明天在那邊門口開始兌換,同時還有儲存育苗之法,請各位注意了解。”
說完之後,不知誰喊了聲“好”,村民們連聲應和着,“好。”
上了年紀的老人知道饑荒的威力,早聽小輩說起莊裡流傳的猜測的每畝比粟多幾倍的産量便有心動,此時激動的要扣頭,被旁邊的親人拉住。
裡典更是感動的老淚縱橫,“貴人當真心善,活人性命。”
小孩子或是年輕些的,歡呼之後,繼續去吃用了。上了年紀的則來到小滿跟前,不住的說着感謝的話。
第二日,小滿讓人把自制的桌子搬到門口,在門口立了一個木牌,用秦國文字寫着窖藏事項,“不耐寒凍,需要窖藏。”
然後有人疑問時,在旁邊解釋道,“如木闆上所說,紅薯不耐寒凍,可以在屋裡屋外挖出坑洞,藏到裡面,少量的可以放在屋裡蓋上稻草。無論是吃的還是做種子,都需好好保存。”
“種子保存好,發芽催苗之事,待到天氣暖起二月三月再行講授。”
有人或許昨日沒聽清,又問了一遍兌換比例,得到一比三和一比一的回答後,繼續問道:“若是換紅薯種子,貴人要做糧食的粟,還是做種子的粟?”
與紅薯一樣,做種子的糧食是專門挑揀出來的,要飽滿完整,有的比較有種地經驗的,還要在收割時就使用輕柔的方法脫粒,防止摔打碾粒降低發芽率。
小滿點頭,“做糧食的便可。”
聽到不需要用珍貴的種子去換,其他人都松了口氣,有人受到鼓舞,再問了一個問題:“貴人,敢問一句,這紅薯能收多少?”
畝産五千斤?或是按秦畝算一畝産一千多斤?這也比普通的糧食種子高出幾十倍了。
小滿點點手邊的筐子,用他們能聽懂的話解釋,“這大半筐約有四五十斤,全部種下,收獲的時候,能收三十到五十筐。”
呂不韋覺得嬴異人“奇貨可居”,回去說服他父親時,曾說過,種田之利,十倍。珠寶之利百倍。
種紅薯的收益,恰巧在這兩者之間。不論倒賣價格,隻論收成的話,更是比粟米多了數倍。
風調雨順,雨水肥料跟得上的話,更是能抵上這個時代珠寶的獲利。
更恐怖的是這是畝産量,推廣開來,能讓無地少地的貧民利用邊角之地,獲得活下去的可能。
在場之人一片嘩然,雖然不敢相信,但是這些日子幫着刨出來,往家裡運的東西都是能看到的。
而且小滿此時威信已立,拿出來的水碓,踏碓,龍骨車,農具都是實用工具,讓人心存感激,他們不認為這小貴人會為了騙他們一點糧食說謊。
或是裡巷今年收成還算不錯,對糧食沒有急切的需求,過來的人大多拿幾分糧食換了一鬥殘缺紅薯嘗個鮮,有的不富裕的人家兩家共換一鬥。
更多的是對産量委實好奇的,拿來多一倍的糧食,換走了可以做種子的完整紅薯。
也有家裡地畝離水源較遠,确實減産嚴重的,或是真的沒有地,傭耕為生的,湊了菽豆來換,殘缺的紅薯。
順便還要問問,“貴人,明年還能換紅薯種子不?”
小滿笑眯眯的,“冬季怕壞,若還留存有多餘的完好的便換。”
一村一裡消耗能量有限。即使是破損的紅薯,換去的也不到十分之一。
小滿便将東西裝上車子,與煦一起到鬼市去售賣。此時的鬼市與之前好像沒有區别,也好像變了許多。
正市每日賣出的糧食隻有一點,而這裡糧價已經翻了十幾倍,依舊是供不應求。一旁的角落裡甚至有賣人的。
東西剛剛放下,就有人來問,“你這賣的是什麼?”
煦看着周圍虎視眈眈的人群,戒備的撤了一下小滿的衣袖,小滿頓了頓,“山裡采的野薯,可以拿糧食來換,一鬥糧食換二鬥野薯啊,保證毒不死人。”
圍觀的人竊竊私語,“誰會拿糧食換這東西?”
“都沒見過有人吃的東西,說不定真的能毒死人呢。”
小滿讓煦挑出來一個,看他擦幹淨,接過切了一塊,笑着炫進嘴裡,然後将剩下的扔給角落裡抱着孩子低頭跪着的婦人。
婦人擡頭,看着一旁擺攤的兩人,微微低首,“多謝貴人。”然後将懷裡哭着睡着的女兒叫醒,一口一口喂給吃的。
小滿看着一些蠢蠢欲動的人,“也可以拿衣服布匹,或是值錢的東西來換。”
有人問,“收半兩錢嗎?”
這個時候還有餘錢,看來是富裕人家啊。小滿笑笑,“收,四十錢一鬥。”一鬥十升,一升約是兩斤。二錢一斤的紅薯,比現在的主食糧食是便宜多了。
那人果然毫不猶豫買了兩鬥,其他人也不再猶豫,拿出布匹衣服,或者鐵釜陶器,來換東西。
小滿依據價值一一換過。直到車裡空了。
“沒了沒了,多謝各位捧場。”
沒買到的人都皆散去,小滿與煦收拾筐子時,一塊布遞到跟前。
原本旁邊跪坐的婦人站了起來,“貴人,再換一塊吧,筐子底下壓着的那塊就行。”
小滿将車鬥角落裡的紅薯摸出來,遞過去,“你是哪裡來的?一塊紅薯可救不了命。”
“妾是東邊陽城來的,年前死了丈夫,聽這邊受災不嚴重,前來逃荒。”夫人低頭啜泣,松開了孩子,哭的傷心。
陽城在如今的秦韓邊界,與這邊隔着群山洛水。
小滿握着她的手,不知道怎麼安撫,“你在什麼地方落腳?”
婦人無聲搖搖頭。小滿歎了一聲,“你若沒地方去,便先跟我走吧。”
他們的地方人多地方也大,還算安排的開。隻是護衛什長看起來不太高興,“請您以後出門與我說一聲,我們好調撥人手護衛着你。”
小滿揮揮手,“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