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路過的一對女生本來一臉興奮地在看帥哥,然後注意到兩人的樣子,來了句:“草,英國的帥哥都是GAY嗎。”
陳玦眉心輕輕一皺,現在不僅顧思意像了,還害的他被人誤解:“你聽見了,把手拿開。”
顧思意松開他,扭頭就對那倆中國女生說:“我們不是GAY,我們隻是兄弟,關系好而已。”
兩個女生“哦哦”兩聲:“對不起啊。”然後社死地快步離開。
顧思意說完就和陳玦對上了視線,語氣故作輕松:“隻是像而已,解釋一下不就好了,你不要那麼敏感。”
陳玦聽見剛離開的女生在背後嘀咕:“裝的吧,他們骨科吧。”
陳玦真不覺得是自己敏感,而是顧思意不正常,但他不肯承認,陳玦也不再問,他并不想讓顧思意難堪,但應該對他保持點距離。
回家後,他獨自在書房裡辦公,抽了幾支煙。
這是他煩躁的表現。管了顧思意這麼多年,現在又得管他性取向的事了。
顧思意給他的生活帶來了不少的困擾。從十一年前開始就是這樣。
吳霜和張疏桐關系好,是多年舊友,加上工作原因,張疏桐時常拜訪,兩家關系走得很近。
陳玦剛開始看顧思意是不那麼順眼的,但他出意外後,陳玦不得不承擔起責任,被迫對他百依百順。
慢慢他發現,顧思意除了黏人得過分,喜歡自作聰明做點傻事,也沒什麼缺點。
他的存在逐漸變成一種讓陳玦覺得舒服的習慣,覺得被他抱沒什麼,一起睡也沒什麼,很長一陣子,晚上陳玦看見懷裡沒長大的少年,軟綿綿又沉甸甸的,帶着呼吸,身上有香味,他會覺得很安心,覺得他乖乖的,他們之間像家人一樣。
但仔細一想,其實顧思意的性取向,在那時候就隐露端倪了,陳玦第一次被他抱着睡覺的時候,非常排斥和不耐,他讓顧思意下去,顧思意特别委屈,縮在床角,陳玦翻身沒理他。
過了一會兒,顧思意又上來了,從背後抱着陳玦,胳膊瘦瘦的,圈住他的整個背,手心在他的胸口打結。
陳玦忍了又忍,翻過身正對他,低頭道:“顧思意,你爸爸是不是不愛你?”
“我爸爸很愛我啊。”顧思意不明所以,在黑暗裡抱着陳玦的腰:“你身上好暖和,抱一下嘛。”
陳玦眸光漆黑:“那你為什麼非要挨着我睡覺,你不是缺愛?你不能回家抱着你爸?你冷不能開空調?”
“我爸腳臭。”顧思意說,“我不喜歡那個味道,但我喜歡你的味道。我不冷,我也不開空調……”
顧思意那時也小,他不懂這種非得争取到陳玦全部的目光和心思的情感是什麼,是陳玦告訴他的,這是不正當占有欲。
每次陳玦生氣,顧思意就會說:“我保證我乖乖的,不會亂動的。”
他睡覺确實很乖,不說夢話,閉着眼的樣子相當安靜又可愛,臉軟得一顆香香的棉花糖,這也是陳玦能忍耐下來的原因。
這樣的日複一日,習慣成了很可怕的事。
辦公桌上的煙灰缸堆積了七八個煙頭,陳玦開窗通風,用電腦查了一些資料,順便花了會兒時間,分析顧思意在想什麼。
他在紙上列出了幾個關鍵變量:
顧思意性取向傾向:
1.觀察到的性别偏好指向-男(85%)
2.成長環境與同齡人交往模式(90%)
3.對異性的關注度(<75%)
4.綜合概率:≥95%
可能的情感投射對象分析:
Gordon類型:混血基因優勢/高社會地位/跨文化背景/爛人品;契合度:55%.
但Gordon不在陳玦的考慮範圍内。
陳玦是不可能同意讓顧思意和Gordon搞在一起的,但如果顧思意強求,陳玦也管不了。
律所裡這個“萬花叢中過”的代表作,雖然條件完美,但人品和私生活混亂得令人不齒。陳玦在腦海中快速檢索着劍橋、牛津、帝國理工等名校裡可能的人選,但無一例外都存在緻命缺陷。
糟糕的是,現在顧思意對自己有點依賴過度,感情有轉化風險。
這種依賴是源自于他的性取向,和兩人青梅竹馬的感情,還有可能是顧思意見過自己的裸//體,顧思意倒不一定真喜歡自己,他隻是見的男人太少了,而且身材好又不是自己的錯。
陳玦把目光投向更宏觀的分析,顧思意現階段對自己的過度依賴是否源自:
青少年期情感需求(40%)
異國環境應激反應(35%)
生理沖動因素[好色](30%)
真實情感(?)
理論而言,一旦建立新的情感支點,這種依賴會自然轉化,不會發生下一步的變質。
陳玦挑出了好幾個人選,最後又劃掉。
如果進行無罪推論,或許他還有百分之五的概率搞錯了。
陳玦将紙丢進了碎紙機,決定抽空帶顧思意去趟健身房,多見點半//裸的肌肉男。
随即陳玦打開手機搜索:#倫敦哪個健身房猛男多?#
咔擦咔擦的聲音裡,顧思意在閣樓側躺着,打開了一個加密的筆記本:
陳玦深櫃概率評估模型:
1.恐同表現強度與潛在傾向的相關性(+15%)
2.感情經曆分析(+1%)
3.對某些性别氣質的排斥程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