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娘子聽說齊王要赴國,恰巧他們有一段順路,于是就把出發的日子定在了一天,方便同行,一路上有親王侍衛守護,照應,是恩典也是榮光,傳到洛陽,也是李大娘子的臉面。
柳延年在萬園街的商業買賣一直都是幾個大掌櫃出面張羅,表面上他隻是萬園街的常客,組了幾支樂隊,提供了一新奇經商想法而已。
隻有我們内部人知道那些産業都是他的,如今他擡了良籍,禦賜學宮進學,以後走上仕途,正式步入官場,商業這一塊兒他要避嫌,至少明面上得摘幹淨,便推舉出一個心腹掌櫃,權權接管,自己則完全退到幕後,不再顯山露水。
陛下和太子安排我的事,我也緊鑼密鼓的操辦起來。
大家都在朝着好的方向發展,前途光明,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稷田的玉米成熟了,頭些天的玉米最是鮮嫩,煮着吃,蒸着吃,烤着吃,都好吃,等灌漿灌實了,玉米就老了,便隻能磨成粉,做面食了。
通常漢家天子會趕在這時候,親自去稷田收一批鮮玉米送進冰庫儲存,來日作為賞賜,以示皇恩浩蕩。
往年聖駕有恙,都是太子出面,今年劉景身子雖已大好,卻依舊還是請太子代勞。啧啧,劉景這個當爹的,還真是給足了兒子尊崇榮光。
太子無疑是幸福的,劉景給他的父愛純潔無瑕,沒有一絲皇帝的權謀算計和猜疑制衡。細看曆史,還沒有哪對兒天家父子如他們一般,劉景到現在還叫太子大寶,太子也始終稱呼劉景爹爹,一如他們在民間的時候,真是羨煞人也。
這日清晨天蒙蒙亮,太子就帶着近臣們,到稷田收玉米。
我們是跟着劉景給太子他們送早膳的時候去的稷田。
花鐵鐵感歎大漢還真是自上而下的淳樸務實,連皇家都下地幹農活,不像南唐,但凡有點地位和錢财的,就五谷不分四體不勤,有的一輩子連麥子稻苗韭菜都分不清,别說幹農活了。
漢家得來天下不易,太祖皇帝也怕子孫忘本,五谷不分,驕奢淫逸,所以特别開出這稷田。一為警示當位者,心懷天下,勵精圖治。二來,得了賞賜吃上皇糧的臣子們,也會分外感激,忠心不二。
既然來了,就不能閑着,我和平安、花鐵鐵也跟着幹農活兒,把堆成堆的玉米送到車上碼放整齊。
花鐵鐵要用内力顯擺一下她幹活兒快。
我說你傻啊,咱們真是為了幹農活兒來的嗎?想幹活兒,上哪不能幹啊!?
這點活兒對咱們不算什麼,用内力唰唰兩下就幹完了,可這是農活兒,幹農活兒就得累,就得辛苦,哪有輕輕松松不費力氣就幹完的?不然,上位者怎麼能把咱們的辛苦付出,看到眼裡,記到心裡去呢?!
于是我們三個像辛勤勞作的小蜜蜂一般,像模像樣地做着忠心耿耿的搬運工,每次一手就隻拿一個玉米,一左一右高高舉在腦袋邊上,一趟一趟在上位者面前來回晃悠,一副認認真真忙忙碌碌的樣子,不一會兒就被升起的豔陽,照射的汗流浃背。
平安帶着圍帽,是看不見她流汗的,于是她就氣喘籲籲……
當初,花鐵鐵把一個玉米的穗子編成麻花辮做記号,如今怎麼找也找不到了,她就在那幾棵玉米前打轉,念叨:“明明就是這一片啊,就這幾棵,怎麼就不見了呢?”花鐵鐵很不甘心的樣子。
那一片玉米不是今天要收的,所以花鐵鐵的麻花辮玉米若是還在,斷然不會有人給掰下來,送去冷庫。
我想了想,說:“風吹雨打,自然生長,麻花辮松開了,也是正常。要不就是成了精,知道你做了記号要吃它,它提前給跑了,等明年你用紅繩穿上銅錢再來綁上,一準能找見。”
花鐵鐵點點頭,隻道皇家稷田氣運旺靈力盛,玉米棒子成精跑了也是正常。
平安跑過來問什麼棒子成精了,紅繩銅錢有什麼講究嗎?
要收的玉米也不多,不到正午便全忙完了,護衛趕着車送去冰庫。
這會兒一衆人圍繞着皇帝劉景,在稷田邊上休息,劉景叫人燊火架鍋,烤玉米煮玉米吃。
平安有此一問,衆人也都好奇,花鐵鐵便給大家講起一個有關紅繩銅錢鎖拿精怪的故事來聽。
說是很久很久以前,魯地一處山中小廟,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老和尚是個酒肉和尚,總是下山去喝酒吃肉,廟裡的事就都交給小和尚打理,每日辛苦不說,老和尚還總是對他動辄打罵。
這日老和尚要下山,見小和尚把事情都做完了,正坐在廟堂之前看經書,他心裡就不痛快,自己不修行,也見不得别人修行,于是就使壞将紅豆和綠豆混在一起,叫小和尚在他回來之前分好,不然就打他。
小和尚分了一整天,眼見太陽西斜,豆子才分了一小堆,又急又怕,就哇哇哭起來。
忽然,有一男一女兩個漂亮的小娃娃來了,趴在廟門口問:“小和尚,小和尚,你哭的這麼傷心,定是遇上天大的難事,受了天大的委屈,和我們說說,看我們能不能幫上忙?”
小和尚哭哭啼啼的訴說完,擦着眼淚再一擡頭,兩個小娃娃,已經将豆子分好了,三個人就在一起快樂的玩耍了一會兒,才分别。
老和尚醉醺醺的回來,看見小和尚完成了布置的事情,心裡不舒服,便記恨起來,第二日,他下山前将更多的紅豆和綠豆混在一起,為難小和尚。
等晚上回來,一看,小和尚竟又完成了。老和尚簡直要氣死了,第三日,将豆子混在一起,又倒進爐灰裡,心想這回兒我看你還能分得完嗎?我必定打死你不可!
花鐵鐵頓了頓,問道:“你們猜結果如何?”
“難道這次沒分完,兩個娃娃被抓住了嗎?”平安有些擔憂地問道。衆人也都一臉擔憂。
“故事到這兒你們也能想到那兩個娃娃來曆不凡,怎麼可能被抓住?”花鐵鐵呵呵一笑,繼續講述。
老和尚三番五次的詭計,都沒得逞,就留了心眼,這日回來得早些,想看看小和尚到底怎麼完成任務的。他躲在暗處,一下子就發現了兩個娃娃。他畢竟是個老和尚,懂得自然多,心思也重,沒動聲色,直等到娃娃走了,他才進廟。
次日,下山前,他将小和尚叫過來,說他已經看見那兩個孩子了,問是誰家的孩子。小和尚回答說之前問了兩次,娃娃們都隻笑笑避而不談。
老和尚于是斷定心中所想,将一根穿着紅線的銀針交給小和尚,又蒙騙小和尚說這兩個孩子不知是山下誰家施主的,叫小和尚偷着把這穿了紅線的銀針别到小娃娃身上。
老和尚特意囑咐做這事的時候别叫娃娃看見,他才好順着紅線找到施主家裡去,跟人家說清楚,把孩子好好看護起來,要不以後他們日日來玩,路上出了事兒,咱們廟裡不好交代。
小和尚雖然舍不得兩位娃娃,但也擔心他們總是貪玩到處跑,真出事兒就不好了,便聽從老和尚的吩咐,傍晚送兩個娃娃出門時,灑淚惜别,叮咛他們千萬保重,路上小心,以後别再來了,然後就趁其不備将銀針别在了男娃娃身上。
老和尚當晚回來順着紅線尋去,果然找到男娃娃栖身之所,“你們猜他們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