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到了四月初,大家該做的準備都做好了,就連每家的地窖防水都已經施工完畢并且保養也完畢了,可氣溫卻始終沒有升上來。
——這神經病天,刮了一冬天的東南風,這時候開始刮西北風了(ー_ー)!!
空氣濕潤了一個冬天,把老東北們都凍夠嗆,然而在需要潤物無聲的春雨的時候,空氣卻驟然變得又幹又冷。
明明是大太陽天,大家卻都不愛出門,或者就算出門也隻是通過雪道去冰屋待待,基本外面見不到人——體感太冷了呀,那風刮在臉上跟刀子似的。
就這樣的天兒,老把式也把不住時間啊,隻能強壓着内心的不安等待官方的通知……誰知道地熱什麼時候升上來?整個屯兒裡堆着的厚雪眼看都不見化的,還被又幹又冷的西北風揚得跟沙漠裡的沙粒子似的,渺渺如煙塵,看着挺美,可撲在臉上……真不好受啊。
大家縮在始終不化的冰屋雪道裡,躲着躲着,眼看時間都過了往年開耕的日子,老把式們都急了。
原本以為,初春的山洪一過,留下的現成濕潤泥土順勢就能春耕,誰料居然是這樣的情況呢!更何況這裡還是北方,本來種的就是一季稻,一旦誤了天時,今年這一季稻子都沒收成啊!
這種人心不穩的時候,還是得靠官方安撫。很快政策下來了,今年的糧種官方提供,統種統收,簽合同的那種。
村人們心裡有點安心,因為按官方的意思,今年不種稻子了,全部地都種上玉米、紅薯跟黃豆,而這些粗糧的收購價,折合每畝大概能有的收成,跟之前種植一季稻的收入相差不大。
所以眼看時間慢慢過去,都已經過了五月中旬,大地居然還未解凍,大家夥兒也還能勉強穩住。然而突然有一天,村裡的大喇叭響了起來。
“屯兒裡的老少爺們兒大家都聽好了,現在趕緊的上山,去自家囤糧食的地兒窩着去,官方剛剛來了通知,說就這幾天了,山洪可能随時就能下來。之前咱也反複叮囑過的吧,家裡物資能放地窖的放地窖,别嫌用着麻煩往房子裡放太多,這時候了就趕緊的地窖封上趕緊上山!别收拾收拾的,再把命收拾沒了!聽到沒有趕緊的,現在就上山!别耽誤事兒我給你們說!”
村長大爺聲音可夠洪亮的,不過這喇叭也确實挺夠勁兒。大家等這一天等了快兩個月,喇叭一響,大批的村人就紛紛鎖門閉窗,拉下提早裝好的卷簾門卷簾窗,輕裝簡行地往山頂上爬。
伏星這邊也早就準備好了,就在前一個月,她把倉庫都騰空了,裡面安裝的電子設備也已經全部收走。
——反正現在各處物資都緊缺,她也不好放太多的貨出來,引人側目。就幹脆把這邊倉庫裡的所有貨全拉到了倉儲式超市的倉儲區,連帶這邊值守的員工也全遷回了倉儲式超市那邊的宿舍。
比較麻煩的是農場這邊,畢竟是立體農場,大塊的玻璃可很難在山洪之下保全。後來還是找人裝了鋼架,專門裝的斜四十五度那種,上面安裝一排排的卷簾門,長款定制的那種,就等着這會兒一接到通知就全部卷簾門拉下去。
說實話,防水啥的他倆都已經不指望了,反正家裡電器能收的都收走了,溫室裡的排線也是,能拆下來的已經全拆下來收走,現在把卷簾門拉下來,就隻是希望能保住溫室本身而已。
——玻璃又不怕水淹,隻要别碎在山洪之下,其他的就也管不了了。
他倆因為拉那一圈兒的卷簾門,動作就比别家慢了些,上到半山腰,看見一隊小夥兒拉成橫着的一長條兒,圍着山腰,虎視眈眈地守着,老村長更是直接就守在這條上山的路上,一雙眼睛狼似的盯着山下。
看見村裡最大的财神爺居然動作那麼慢,老村長直接眼睛一瞪,但畢竟人安全上來了,他老人家倒是沒說什麼,隻問跟在伏星倆口子後面收尾的壯勞力:“這倆是最後的了對吧?屯兒裡人都撤完了對吧?”
後面跟着的那個吭叽了一下,還是說:“村長堂爺,咱們隊我分出來專門盯着他倆了,剩下那些去薊嬸子家幫忙來着,他們幾個上來沒有?要他們上來了,那村裡就沒人了。”
老村長氣得拿起個喇叭就沖着山下大吼:“薊翠花!你老娘們兒欠收拾是吧!家裡爺們兒不在咱還管不了你了是吧!麻溜兒地給我滾上來!大壯在不在隊裡?直接扛了那老娘們兒上來!出了事誰兜得住!要山洪來了,你們幾個還想給那老娘們兒陪葬是吧!——可美死那老娘們兒吧!”
伏星心裡正緊張着,聽了這話都忍不住噗嗤一樂,可下一刻她樂不出來了——隆隆的轟鳴聲從不知多遠的地方隐隐傳來,那聲音數着數的就迅速逼近過來,沒幾分鐘就從隐隐隆隆聲變成了巨大的轟鳴,老村長連同他手上的喇叭,已經被一隊年輕人扛在肩上奮力上山,而隊伍中分出的一支眼瞧着就精壯得多的十人隊伍卻反而沖着山下急奔而去!
伏星見狀連愣一下都沒有,轉頭就往山下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