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考研真題練一練
一、單項選擇題(參考答案在最後面)
1.(2020-2題)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的人工智能對人類的社會生活産生了巨大影響。對此,技術樂觀派認為人工智能為人類發展更新了“發動機”,悲觀派則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導緻了“人類的終結”。對人工智能社會效用的評價是()
A.對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真理性評價
B.對主體需要發展程度的認知性評價
C.受主體情感,興趣和愛好影響的主觀性評價
D.對客觀事物的屬性以及其滿足主體需要的價值性評價
2.(2015-1題)鐘果工程院院士袁龍坪曾結合自己的科研經曆,語重心長地對年輕人說:“書本知識非常重要,電腦技術也很重要,但是書本,電腦裡面種不出水稻來,隻有在田裡才能種出水稻來。”這表明()
A.實踐水平的提高有賴于認識水平的提高
B.實踐是人類認識的基礎和來源
C.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沒有正确與錯誤之分
D.由實踐到認識的第一次飛躍比認識到實踐的第二次飛躍更重要
3.(2014-1題)愛迪生在發明電燈之前做了兩千多次實驗,有個年輕的記者曾經問他為什麼遭遇這麼多次失敗。愛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沒有失敗。我發明了電燈。這隻是一段經曆了兩千步的曆程。”愛迪生之所以說“我一次都沒有失敗”,是因為他把每一次實驗都看作()
A.認識中所獲得的相對真理
B.整個實踐過程中的一部分
C.對事物規律的正确反映
D.實踐中可以忽略不計的偶爾挫折
4.(2012-1題)蒽說:“鷹比人看得遠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識别東西遠勝于鷹。狗比人具有敏銳得多的嗅覺,但是它連被人當做各種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氣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來。”人的感官的識别能力高于動物,除了人腦及感官發育得更加完善之外,還因為()
A.人不僅有感覺還有思維
B.人不僅有理想還有非理性
C.人不僅有直覺還有想象
D.人不僅有生理機能還有心理活動
二、多項選擇題
5.(2023-18題)蘇轼在《題西林壁》中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人們對同一個事物之所以有橫,冊,遠,近,高,低等評價差異,是因為()
A.評價客體沒有自身固有的本質與特性
B.評價過程與評價主體有着直接的關系
C.評價沒有正确與錯誤,善與惡的區别
D.評價結果随主客體的相互關系而變化
6.(2019-18題)基因編輯是應對遺傳性疾病的一種潛在治療辦法,但其技術運用極具争議,這不僅是因為基因的變化會傳給後代并最終有可能影響整個基因庫,而且更重要的是基因編輯會産生長遠而深刻的社會影響,可能衍生出一系列棘手的倫理,法律和安全難題。正因如此,許多國家對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制定了相應的倫理,法律規範。人類嚴格控制基因編輯行為的原因在于()
A.人的實踐活動要遵循真理尺度與價值尺度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