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梁山伯坐在車裡,腳下堆滿了生活用品。
外面,劉郁離駕着馬車正在回想劇情。
原劇情是梁祝下山采買返回途中遇到賊匪劫道。時間過去太久,劉郁離現在完全想不出來,當時祝英台、梁山伯是怎麼逃脫的?
隻記得此事的後續劇情是半年後,山賊圍攻清涼書院,燒殺搶掠,衆人雖齊心協力擊退山賊卻死傷過半。
後來,馬文才從馬家調取三百部曲,親自領兵攻上山賊老巢徹底解決了賊患。
飛箭的破空聲将劉郁離從回憶中拉出,擡頭看去,隻見一群山賊正在圍攻馬文才與馬峰。
馬文才不是和其他士族子弟一起走的嗎?怎麼現在隻有他和書童?
劉郁離不知道的是出了樂福居,馬文才就要回書院,而其餘人還沒玩夠,雙方直接分道揚镳。
祝英台與梁山伯也察覺到前方動靜不尋常,剛掀開車簾就看見,劉郁離唰一下從車闆下抽出一把利劍,“英台,前面有山賊,你們騎馬去報官!”
說話間,她一劍砍斷套在馬匹身上的繩索。
此時,馬文才的情況并不妙,他坐在馬上,手持弓箭,被十多名手握刀劍的山賊團團圍住。
剛射出一箭,了結一人,他再反手取箭時,取了個空。
山賊沒有坐騎,之前一直被馬文才居高臨下,用弓箭壓制,如今見他箭袋已空,抓住機會,逐漸縮小包圍圈,并趁機圍攻他身下戰馬。
祝英台跳下馬車,心想她與梁山伯不通武藝,留下來反而是拖累,果斷說道:“山伯上馬!”
梁山伯聽到祝英台的話,僵了一秒,說道:“我不會騎馬!”
這是祝英台沒想到的,她臉色一沉,立刻翻身上馬,腳下用力踩住馬镫,雙腿緊緊纏住馬肚子,将手伸向梁山伯,“拉住我的手!”
梁山伯沒有猶豫,拉着祝英台的手,借力上了馬背,還沒坐穩,隻聽得馬鞭一聲脆響,身下的馬飛奔而去。
風聲在耳邊呼嘯,梁山伯緊緊抱住祝英台,兩人一馬朝着城中駛去。
劉郁離提着劍,踩上一旁樹幹,淩空而起,大喊道:“馬文才,接劍!”
馬文才将手中弓箭往背後一放,緊接着一個空翻,長臂一伸将劍撈在手裡,順勢落到地上。
劉郁離擡腿一伸,踹開一個,手持折扇,手腕一動,張開的扇面擋住落下的利劍。
下一秒,手指用力,折扇阖起,堅硬的扇骨繞着劍身轉了一圈,用力一别,順勢挑飛了長劍。
一個轉身,劉郁離擡手接住了即将落下長劍,反手一劍劃過敵人脖頸,鮮紅的血濺到白皙的臉上,眼中沒有一絲表情,冷若冰霜。
按照原本的劇情祝英台、梁山伯也是棄車騎馬,将馬車上的财物盡數留給山賊,并在山賊追趕時,撒下一大把金葉子,引得衆人哄搶。
後來是銅錢、黃金,接連丢下的财物為二人争取到逃跑的時間,就在山賊快追上他們時,恰巧遇到書院其餘學子,山賊見人多了,又已得到不少财物便撤了。
誰知劇情換到馬文才身上發生了偏轉,他想起劉郁離的話心氣不順,沒有按照山賊要求的交出财物,反而一言不合,動了手。
一旁的馬峰更是為了威吓山賊叫破了馬文才的身份,不僅沒有吓住山賊,反而徹底激發了山賊的殺意。
擔心将人放跑,用不了多久整個黑風寨就會被太守府的兵馬絞殺。還不如将人殺了,毀屍滅迹,一了百了。
附近山賊這麼多,即便是太守府的人也不一定能查到他們身上。
馬文才一見劉郁離本想罵他烏鴉嘴,但怎奈何劉郁離路見不平拔刀相,倒讓他不好随意罵人了。
兩人皆是聰明人,不想腹背受敵,不知不覺間收攏戰圈,彙合到一處,共同禦敵。
劉郁離開口道:“英台他們去報官了,我們要在救兵來之前堅持住。”
他們的目标是在敵人的圍攻下活下來,堅持的時間越長,活下來的概率越大。
馬文才沒有說話,一劍刺出,又了結一人。
然而,事情卻沒有劉郁離想得那麼順利。
祝英台、梁山伯直闖衙門,見到衙役将情況一說,讓他們迅速出兵救人。
衙役根本沒把兩人的話當回事,這年頭哪裡沒有山賊,有人遇到山賊他們就要出動,有再多的衙役也不夠用。
還出兵,想得倒美,又不是縣太爺遇到山賊,出什麼兵?再說了,他一個小小衙役哪來權限調兵。
見衙役敷衍了事,祝英台心急火燎,哪有心情同他們扯皮,堅持要見縣令,卻無人理會。
就在祝英台憤憤不平,險些要動手的時候,梁山伯靈光一閃,喊出了馬文才的身份。“被山賊圍攻的是錢唐太守之子馬文才。”
此話一出,原本不耐煩的衙役臉色遽變,心髒怦怦直跳,怎麼是這小祖宗?他家縣尉馬連山就是馬家的人,據說還是得了馬太守舉薦方得了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