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采與蔡掌櫃同時轉身看向劉郁離,心中不約而同閃過一個念頭,他竟認識桓野王,真的假的?
“蔡掌櫃若是不信,不妨明日上午親自抱着焦尾與我一同拜訪桓府君。”劉郁離從容一笑,成竹在胸。
提起桓野王這個名字或許大家不熟,但若說起梅花三弄、一往情深兩個典故,估計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的《梅花三弄》即桓伊所作,野王是他的小字,有笛聖之稱,更難得的是此人還是一名文韬武略的将軍。
在兩年後的淝水之戰中,桓伊與謝玄率北府軍大敗秦軍于淮南。
桓伊與謝安是好友,一往情深就是謝安誇贊桓伊對音樂的癡心。
這樣一位風流名士是王謝兩家的常客,若能得到他的幫助,見謝道韫輕而易舉。
“柯亭笛、焦尾琴,若能同奏,豈不是千古佳話?”
劉郁離一下子說到蔡掌櫃心坎上,柯亭笛、焦尾琴皆是蔡掌櫃先祖蔡邕親手所制樂器,前者落在桓伊手裡,後者為竹林七賢嵇康所有。
自嵇康死後,蔡家人收回此琴,認為世間無人再配彈奏,将其放在七弦閣至今已有百餘年。
憶及往事,蔡掌櫃淚光閃爍,“柯亭、焦尾同奏,吾死而無憾。”
劉郁離:“明日辰時,就在此地。”
見蔡掌櫃點頭應允,劉郁離又提出了一個要求,“還請蔡掌櫃現在借我一張琴,明日登門時歸還。”
蔡掌櫃二話不說,直接取過店中最好的一張古琴,遞給劉郁離。“此琴乃是根據焦尾仿制,已有七分韻味。”
劉郁離恭敬施一禮,“在下廣陵劉郁離,這位是錢唐馬文才,多謝前輩信任。”
不曾問過他們姓名卻願意将價值千金的古琴相借,真乃名士風流。
說完,雙手接過琴盒,當即告退。
一直沉默不語的馬文才跟在劉郁離身後,等出了店鋪,說道:“你又在騙人。”
上次在大牢,劉郁離就用似是而非的話騙了他。
劉郁離若是認識桓野王,為什麼不直接讓他代為引見謝道韫?反而要大費周折前來借琴,很明顯焦尾琴就是劉郁離結識桓野王的工具。
劉郁離:“這叫語言的藝術。”
“花言巧語。”馬文才擡起頭,瞥了一眼劉郁離,見他未曾開口笑先迎,搶先道:“少把這些招式用在我身上,你若是想請我幫忙,剛才那頓飯可不夠!”
他馬文才豈是随随便便被一頓飯收買的人,劉郁離若是想請他幫忙彈琴,結交桓野王,必須拿出誠意。
劉郁離:“文才兄太過小看人,結識江左第一名士,難道不是一樁機緣嗎?”
她出餌料,馬文才下鈎,分工合作,桓伊這條大魚必然跑不了。
見到謝道韫她有好幾種方法,桓伊隻不過是其中一條,之所以選擇他,是因為她有意提前跟這些未來參與淝水之戰的名将結識。
《孫子兵法》有雲:“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将京墨、趙掌櫃安排到壽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她有意拓展自身人脈,搭上謝家、結識桓伊、請謝道韫為師,所走每一步皆是布局未來。
馬文才反應敏捷,抓住劉郁離話中漏洞,“我若是不來,這樁機緣,你打算送給誰?”
劉郁離絕口不提之前想找祝英台幫忙的事,暗想若論妒忌之心,男子十倍于女子。
不想聽到堵人的話,馬文才見好就收,問道:“一般的琴曲打動不了桓府君。”
他琴藝高超不亞于祝英台,但僅憑他的技藝想要打動這位天下聞名的笛聖顯然不夠,劉郁離對此心知肚明,唯一能下功夫的就是曲譜了。
提到此事,劉郁離十分自信,“《漁樵問答》這首曲子絕對能打動桓府君。”
《漁樵問答》同樣是古琴十大名曲之一,傳聞此曲是根據北宋理學大師安樂先生邵雍的《漁樵問對》推演而出,曲意深長,哲理豐富,頗有一種“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歲月餘味。
等馬文才回到客棧拿到劉郁離遞過來的曲譜,方明白他的自信從何而來,這是一首不亞于《廣陵散》的千古絕唱。
馬文才欣喜若狂,沉浸其中,試着彈奏一遍,未成曲調先有情,引得客棧内衆人側耳聆聽。
待到第三遍行雲流水,劉郁離坐在一旁,一雙桃花眼微微閉着,右手置于腿上,随着節拍輕輕躍動。
笛聲倏忽響起,悠揚空靈好似雲端飄來的仙音,琴音若水之洋洋,漁父順流而下,橹聲欸乃;青山巍巍,樵夫伐木,斧聲丁丁。
清風徐徐,松濤聲聲,是藹藹山林在淺吟,是悠悠歲月在低唱,是漁父、樵夫在私語。
琴聲漸消,笛聲沉寂,一曲畢。所有人莫名覺得自己身在望江樓,心神早已飛出,追随着笛聲、琴音飄到野外遨遊山水,怡然自得。
劉郁離睜開雙眼,審視着馬文才,他身上發生了什麼?他的琴聲開竅了,生了情。
《漁樵問答》這首曲子更适合慣看秋月春風的中年人彈奏,方能彈出那種“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千帆過盡後的釋然與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