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神秘兮兮一笑,“真的是這樣嗎?”
吃過飯容易犯困,導演公布完任務就回到副駕駛小憩,大家讨論了幾句也開始犯困,阮桐栀靠着椅背,淺淺睡了一覺。
迷迷糊糊,肩膀一沉,她知道是江灼也睡了。
直到考斯特停在一座山清水秀的村子前,導演才說:“好了,石頭剪刀布,誰輸誰下車。”
不用對地圖,阮桐栀也知道這地方不是地圖上标注的十個地點之一,看來還要找路。
第一個下車的是段新然,車又開出一段距離,第二個是沈嶽,第三個是江灼,阮桐栀是第四個。
下車後,考斯特很快開走,隻剩下她、攝影師和攝影師助理。
不遠處田地裡正在勞作的村民停下手上的活,遙望這一幕。
阮桐栀知道任務開始了,路邊立着村莊地圖,地圖邊……停着一輛自行車、一輛雙人自行車以及純藍色小電驢,配備同色騎行頭盔。
終于不是粉色了。
收音師身兼多職,宣布規則,嘉賓可任選一輛車作為接下來三天兩夜的交通工具。節目組特地準備了雙人自行車,可找另一位會騎車嘉賓協作,條件是給對方十枚徽章,主打一個懶人專供。
但阮桐栀盯上了小電驢。
能電動誰腳踏。
收音師嘿嘿一笑:“想騎電動車,需要回答一個問題!請問!與你共度一生的愛人叫什麼?”
阮桐栀扶額:“你們幹脆直接說沈叔國嬸專供好了。”
原本是喊沈哥國姐,但被段新然一帶,大家都不自覺喊了叔和嬸。
收音師雙手一攤,沒辦法啊,沈叔國嬸的年齡加一起都過百了,總不能叫他們騎自行車,前幾年沈嶽拍戲時膝蓋受過傷,動了場大手術。特殊照顧,沒毛病。
而且四個年輕嘉賓戴頭盔,怎麼賣臉?四個年輕人,四輛自行車,微風拂面,瞬間回到那年青春年少,和初戀騎車壓馬路,不用想象就知道畫面多美好。
阮桐栀選擇了自行車。
收音師騎雙人電驢載着攝影師跟上,追着她喊:“騎慢點!跟不上了!”
阮桐栀一路騎進村莊,才發現這裡是一座真正的尚未開發的古鎮,而古鎮基礎設施都很完善,顯然是有政府撥款。
去第一個地點的路上,她看見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和孩子,年輕人應該都出去打工了,看來政府是打算在這裡開發旅遊業,導演組也是人才,能找到這種地方。
第一個地點是古井,周圍有木質欄杆,阮桐栀探頭看了一眼,井裡已經沒水了,填上了石頭,水桶沉在底下。
井邊躺着一枚徽章。
阮桐栀拿起來就要走,想想又回來。
她搖把手,轱辘轉動,攝像扛着攝影機都走出去了,連忙沖進來:“慢點搖!”
旋即對着她和井底,來了個長鏡頭特寫。
阮桐栀:“……”就知道有貓膩。
為了防止徽章掉進井底不好清理,節目組還特地把徽章裝進塑料袋,系在水桶把手上。
拎起來一掂,有點份量,竟然有十枚。
阮桐栀趕去第二個地點,大家的地圖除了第一個地點之後,其它地點都有重合。阮桐栀不怎麼說話就是知道說了也會剪,九十分鐘成品,最終她能有三分鐘的單人鏡頭就是導演大發善心。
如果遇到嘉賓,她就必須好好“演戲”。
雖然沒偶像包袱,但她也不想被網友說二愣子或是不合群。
第二個地點是一座二層古樓,阮桐栀在古樓門口看見江灼坐在石階上,身邊停着一輛雙人自行車。
聽見她來的動靜,江灼站起來,沖她甜蜜微笑:“阮姐,我不會騎自行車。”
阮桐栀想起來,好像是不會,一直都是坐她自行車後座來着。
江灼繼續說:“我知道要交十個徽章。”
“好吧。”阮桐栀知道這下,肯定少不了她和江灼的鏡頭,可她沒有理由拒絕,她伸出手,“徽章。”
江灼伸出緊握的左手,遞到她掌心上方。
阮桐栀:“?”
江灼松開手,掌心空空如也,她笑出了酒窩,很機靈的樣子:“我一個都沒賺到,等賺到了再還你,先欠着。”
“賺多少都給你。”
“全都給你。”
阮桐栀已經腦補出一堆節目組後期P的文字了。
她無奈地搖頭,帶就帶吧。
沒辦法,誰叫江灼還是那個需要照顧的寶寶,沒人看着連廚房都不能進。
面對江灼,她硬不下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