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杏月是下了差就回了家,張嬸娘已經等着她了,遞給她一杯晾的正好的水。
她還不知道小廚房的事情,隻是擔心林杏月當差累了,“要不你在家裡歇着,我自己出去轉一轉。”
那杯水溫度正正好,張嬸娘定然熱了兌涼水,涼了兌熱水才這樣的,馮大娘就從來沒有這麼細心過。
林杏月咕咚咕咚喝完,叫了聲嬸娘,“我沒事,今兒個咱們一起去看看,也不知道這買賣能不能做起來呢,我娘那性子你也知道。”
張嬸娘就笑了笑,“要是能掙了錢,你娘就是下刀山上火海,也能給你從園子裡把東西帶回來的。”
林杏月聽了也笑起來。
兩個人挽着手出了門,走到汴河兩岸的時候,就看到好些人在不遠處取水,排的隊伍長長的。
“這麼早就要取水了,離七夕不是還有幾天。”
林杏月看了過去,就看到旁邊取水的隊伍錢還有賣木槿葉的。
這時候的傳統是要在七夕當天用木槿葉洗頭,以前張嬸娘也特地來這裡,給她和林金蘭打了水回去洗,隻說是求織女保佑。
“等回頭我也過來打水。”張嬸娘已經摩拳擦掌起來,“再給你們買些巧果回去。”
沿河兩邊的鋪子是越來越熱鬧,各種巧果、笑靥兒、果實将軍都擺了出來,還有手巧的小販,把那瓜果都雕刻成蓮花葡萄的樣子擺出來,煞是好看。
“比咱們府裡看着還要熱鬧。”
“咱們府裡熱鬧咱們是看不着的,隻有辛苦的份兒。”
張嬸娘是之前就有了從府裡出來的想頭,因着她一直沒有進過府裡伺候人,她的想法才能這樣。
像在府裡當差的丫鬟婆子,不誇大的說,那是真沒有想出來的。
尤其主子跟前得力的丫鬟,比普通人家的小娘子過得還好,出來做甚?
兩個人提着籃子直接去了正店①,汴京各種酒樓茶樓多的是,有的蓋了三四層樓那麼高,張燈結彩的,最多的甚至能一下子容納上千人。
張嬸娘找了一家挂着酒旗和杈子的正店進去,門口就站着兩個酒博士,看到她們來也不詫異,一邊往裡面帶着她們 ,一邊問她們要喝大酒還是小酒。
時下女娘們也是能來酒樓的,并沒有什麼不能踏足或者趕人的事情發生。
一樓散座還有不少的趕趁人②在唱曲兒奏樂,還有在投壺猜枚的,間或碰到一兩個送索喚的閑漢,步履匆匆的路過,好不熱鬧。
林杏月打量了一圈才收回來視線,酒博士在旁邊也不催促,等着她們看完才開口介紹,“咱們家大酒小酒都是物美價廉,種類也多的很,像咱們女娘喝的桂花酒、蜜酒、薔薇露都很不錯。”
林杏月很好奇,問酒博士,“咱們這裡最便宜的小酒多少錢?”
“一升小酒也就八個大錢,喝的人也不少。”
雖然小酒釀造的時間不長,但這價格屬實不貴,林杏月都動了心想買回去嘗一嘗。
張嬸娘在一旁看出來了,拉了拉林杏月的袖子,揚着笑臉對酒博士說,“煩您給介紹了,咱們過來是想問問,收不收吃食?我們自己做的,味道很是不錯。”
酒博士有些為難,他往掌櫃的地方看了看,“咱們這裡有規定,不許外人造賣。”
張嬸娘和林杏月對視了一眼,都沒有為難酒博士。
這酒博士可能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送她們出來的時候指了指不遠處的和豐樓,“他們家時常有小攤販進去售賣,你們可以去那邊問一問。”
兩個人再三謝過這個酒博士,去和豐樓的時候還說這個酒博士是個熱心人。
果然就像是這個酒博士說得,和豐樓比起來剛才的三元樓,要更加熱鬧一些,裡面有賣果子團子饴糖和各種水果幹貨的,也有賣布匹梳子這種東西,看的人眼花缭亂。
張嬸娘一看這個樣子,也不去找酒博士再談什麼價格,直接把籃子上蓋的花布打開,叫賣起來。
林杏月本來還以為有她能發揮的地方,來了這裡才發現叫賣的方式可太多了,有拿着各種響器叫賣的,像賣果子的就拿着撥浪鼓,也有編成順口溜叫賣的。
張嬸娘一開始隻喊着荷葉粉蒸肉,後來聽了其他人怎麼叫賣,也學了去,“粉蒸肉,粉蒸肉,荷葉做的粉蒸肉,肉香粉香荷葉香,隻此一家,再無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