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媽在寶钗的勸解下不再糾結薛蟠和王熙鳳的婚事。
不過她還是旁敲側擊薛蟠一番,試探他對王熙鳳的想法。
薛蟠對王熙鳳的印象就是長得漂亮脾氣不算太好的表妹,這種印象的形成多半跟王熙鳳的兄長王仁有關。
比起王熙鳳來,薛蟠過去跟王仁接觸的更多。
兩個男孩子,都很頑劣,湊在一處倒是有的聊。
聊聊誰家的小戲子好看,又聊聊哪家的廚子好,也會順便聊聊自家的妹妹。
薛蟠就從王仁口中聽到很多,諸如他妹妹沒事總拿大人派頭訓他,又比如他爹媽偏聽妹妹的話揍了他一頓之類的。
總之薛蟠一直覺得王熙鳳不如他妹妹寶钗,看他妹妹多溫柔可愛。
現在薛姨媽提起王熙鳳和賈琏的婚事,薛蟠就随口說了一句:“那可要好好恭喜舅舅了,咱們回頭等表妹出門子的時候備上一份厚禮。”
然後他又說道:“不過表妹的脾氣大了些,不知道那賈琏能不能受用的住。”
他腦補了一些王熙鳳河東獅的樣子,覺得有趣,差點笑出來。
薛姨媽試探了他兩句,看他對王熙鳳并不在意,心裡松了口氣,決定一定要把當初差點促成王熙鳳和薛蟠的事情捂住不讓薛蟠知道。
薛蟠陪着薛姨媽說了幾句閑話,就提到自己明天要去揚州府見上官的事情。
“也好,我到時候帶着寶钗跟你一起去,我們正好去看看林太太和她家姑娘。”
薛蟠應下,又吩咐陳進挑選跟他們出門的下人。
第二天薛蟠起了大早,打着哈欠上了轎子。
要說做官的好處他還沒體會太多,倒是先體會到了一點壞處,就是他不能随便睡懶覺了。
今早一大早就出門,他實在困的厲害,幹脆不騎馬改成坐轎。
坐在轎子裡,他還能一路打盹,多少還能補點覺。
薛姨媽和寶钗也上了車,寶钗随身的一張帕子裡還包了她這兩天打的兩個絡子,這是她準備送給黛玉的。
另外還帶了兩冊書,這是上次她跟黛玉提到的書,黛玉很想看。
之前他們在路上這書裝在箱籠裡,到了甘泉寶钗就命人找了出來,正好這次一并送給黛玉。
寶钗帶了送給黛玉的禮物,薛姨媽更是帶了一車的補品,送給賈敏補身子的。
薛家一行人浩浩蕩蕩去了揚州城。
他們這隊伍進了城十分引人注目,還有人打聽是哪裡來的上官,結果一聽是揚州轄下甘泉縣新來的知縣。
“不過是個七品芝麻官,排場可不小。”不少人這麼說。
這其中不乏薛蟠的同僚們,他們有的路上看到薛家的隊伍也隻是撇撇嘴。
“這捐官到底不是正路子上來的,就是不行。”
薛蟠一行人可不知道旁人的看法,他們進了揚州城就分開了。
薛蟠直接去知府衙門見制服大人,薛姨媽帶着寶钗去巡鹽禦史府見賈敏母女。
話分兩頭,先說薛蟠。
薛蟠帶着陳進還有一衆小厮去了知府衙門,投上拜帖。
這揚州知府姓沈,是個六旬往上的老吏。
他久經官場,早就人老成精,平日裡看起來跟個佛一樣一臉慈祥,實際上可有的是雷霆手段。
他今天正好沒有公務,就跟自己幾個幕僚正在一處閑聊。
薛蟠的拜帖就是這個時候送過來的。
沈知府拿起帖子看看:“哦,新來的甘泉知縣到任了。我想想,是姓薛的。”
一旁一個幕僚笑道:“是金陵的薛家,聽說是買的官職。薛家倒也豪富,直接買了個實缺,就不知道這位薛大人能不能經得住了。”
旁邊有人聽了這話就笑了起來。
這些幕僚都是讀書人出身,也是科舉不順才出來做幕僚的。
他們身上還是有些讀書人的傲氣,看不上那些滿身銅臭的商人,更是讨厭那些花錢捐官的人。
家裡有錢,還花錢捐官的薛蟠,他們自然是瞧不上的,順口就在沈知府面前擠兌他兩句。
倒是一旁有個持重的說:“東翁對這位薛大人還是要慎重些,薛家勢大,在金陵可是跟那榮甯二府的賈家。一門二侯的史家,還有世代簪纓的王家并稱四大家族的。我可聽我那在金陵知府衙門做幕賓的同鄉提起過,金陵府流傳的護官符。這四大家族同氣連枝,薛家是商賈可又不全是商賈。”
沈知府笑着放下薛蟠的拜帖:“我自是省得的。”
說着他就命人請薛蟠進來。
薛蟠進來了,不光是他一個,他身後還跟着陳進。
進到門裡,薛蟠就深施一禮:“見過知府老大人。”
沈知府擡起眼皮打量薛蟠。
薛蟠今天換上了新官府,倒也是一個精精神神的小夥。
“來,薛知縣坐。”沈知府指指一旁的椅子。
作為知府,他見到新上任的知縣總要勉勵幾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