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卻笑了,“自古成王敗寇,如今你赢了你才能在這大言不慚的說這些話,當初你逼死你父皇時,怎麼沒想過愧對祖宗。”
順昌帝臉上的笑意褪去,“還真是自私又冷漠,當初先帝的德行,就算日後到了底下見祖宗,朕也敢說被下油鍋的會是先帝。”
“多的話,朕實在不想說了,你們令朕惡心,聞兒,将人打下去吧,謀反之罪,明日叫内閣拟好了折子。”
“至于完顔明珠,殺了她。”
順昌帝看着不可置信的完顔明珠,不待她說話,順昌帝便道:“你先行一步,我大慶的鐵騎會将你父兄親族一一送下去陪你,也不會叫你孤獨了。”
擺手不想聽完顔明珠無謂的叫喊,讓錦衣衛的人捂着嘴将她拖了出去。
這場逼宮開始的急,結束的也快,最終在順昌帝父子聯手下,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号。
等第二日朝臣顫顫悠悠上朝的時候,才知道太子不等去往常州,便接到了常州知州治水成功的折子,所以太子便返回來了,恰好遇上了太後與皇後謀反。
太後母族王國公府參與謀反,誅九族,而三皇子與三皇子妃并沒有參與,所以并沒有被牽連。
順昌帝對這個兒子反而有些心疼,大批的藥材送往三皇子府,四五天才讓三皇子醒了過來。
等他知道皇後與太後已死的消息時,隻是苦笑了一聲,又知道皇後對四公主做得事情後,終于斬斷了對皇後最後一點情意。
可能在皇後心裡,如果他不是因着男人這一身份,怕是也同四公主一般,隻是因為他是男子,能有機會繼承皇位。
皇後心裡,他從來不是兒子,而是繼承大統的傀儡人罷了。
有功的論功,有過的問罪,還有常州知州治水有功,順昌帝都一一獎賞。
群臣還不明白怎麼今日順昌帝這麼雷厲風行,還在一頭霧水的時候,就被順昌帝想要禦駕親征的大炸彈給炸醒了!
群臣自然不同意,順昌帝可是個好皇帝,正是因為他是個好皇帝,所以群臣自然不能讓他去戰場上蹦跶,萬一出事了怎麼辦,雖說後繼有人,雖說太子也是個有能力的,可順昌帝卻沒什麼不好的啊。
吵吵鬧鬧了一陣,群臣激憤,簡直像是要來第二次逼宮一般,順昌帝雖然想去,可看百官這個模樣,想來想最後還是放棄了,畢竟他這皇帝,主打的還有一個聽勸的優點。
反而是霍聞,為了滿足一下老父親這個難得的心願,出列請求代父出征,順昌帝眼巴巴的看向霍聞,好兒子,我不能去,你替我去也是好的,好歹是有個寄托不是。
諸位朝臣迷迷糊糊的,沒聽說過天家還有代父出征這個說法的,還真是活久了什麼都能見到,真是無語了。
但衆人剛才已經阻擋了順昌帝一次了,這次總不能在阻太子一次啊,就算是順昌帝好脾氣,他們也不好意思來一場死谏了,主要是太子還年輕,出去轉轉也是有好處的,而且有武安侯這個嶽父在西北鎮着呢,總不能真讓太子有什麼危險吧。
就這樣,霍聞出征的消息便被确定了下來。
衛玖知道的時候順昌帝已經下了聖旨了。
氣的衛玖錘了霍聞一拳,真是悄咪咪的幹了這麼多事,也不和她說說。
衛玖倒是不反對霍聞的決定,對于北金,衛玖隻會更恨,因為她以前是切切實實的在西北生活過,也知道那邊的人常年在北金的威脅下過着什麼樣的日子,日夜緊繃,怕金人破城,随時準備與金人拼盡性命隻為守護家園。
如今終于要同北金決戰,衛玖自然也是激動的。
所以她這次同樣替霍聞收拾行囊,上次是假的,這次卻是真的。
行軍打仗要帶的東西不能太多,衛玖有經驗,所以收拾起來頗為麻利,看着太子家令列出來的一堆單子,衛玖頭疼道:“太子是去打仗,不是去過家家,帶着金絲軟毯做什麼。”
霍聞也有些哭笑不得,等衛玖仔細檢查過一遍後,才放心了。
霍聞走的那日,順昌帝攜百官親自送他出發,大家都知道,這一去,隻會有一個結果,那就是驅逐金人,收複失地。
史書也會記下這精彩的一筆。
霍聞出發後,上京城裡的日子又平靜了下來。
雖然經過了宮變,可上京城是什麼地方,那是天子腳下,這宮變時不時的會有那麼幾回,對這些世家來說,都是灑灑水啦,不就是個宮變嗎,那晚害怕一下意思意思得了,結束後大家就又該幹嘛就幹嘛了。
至于少了幾個世家,那不也是常事嗎,上京城這地方,你方唱罷我登場,這個世家沒了,明日就有新的世家興起,大家都習慣了。
畢竟是上京城大舞台,有膽你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