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算是在這麼忙碌、生死懸于一線的時刻,副官頂着炮擊和子彈穿過一地匍匐的士兵,艱難地向他彙報, “上尉,呃……第8西裡西亞步兵團團長埃利亞斯上校來電!”
卡雷爾·帕夫利克上尉指揮幾個士兵調整位置後,接通了電話,裡面傳來暴跳如雷的聲音。
他的上司埃利亞斯上校罵道: “帕夫利克,你這個蠢貨,你想讓我們都死嗎!”
他把話筒拿遠了一點,覺得這位上校的嗓門簡直比對面轟炸的德軍大炮還可怕。
“我命令你,立即停火,放下武器,向那群德國人投降,這樣我們的國家還有一線生機。”埃利亞斯上校威脅道, “如果有哪些蠢貨不聽從命令,我們将送他們上軍事法庭!”
“說完了嗎,長官。”
聽筒對面一陣沉默。
卡雷爾·帕夫利克上尉一邊擡手指揮第12機槍連的士兵“繼續加大火力”,一邊忙不疊地對埃利亞斯上校說道: “如您所見,我們非常忙碌。”
他徑直挂了電話,對面那位上校暴跳如雷的“我都聽見了……”的叫喊聲立刻被淹沒在機槍掃射聲中。
第二場反擊戰鬥已經進行了将近二十分鐘,赫爾曼的笑容漸漸褪去,換上了嚴肅認真的神情。
諷刺的是,這一路上,他看到德軍第84團第2營被打死的有十來個,受傷的幾十個,那群“懦夫”捷軍還在活蹦亂跳!
對面的火力在繼續加大,前鋒的步兵團和摩步團節節後退,那位被他罵“土鼈”、“土匪”的黨衛隊軍官扯着嗓子大吼, “後撤,給我後撤……”
很快,原地隻留下了這一輛坦克,赫爾曼、駕駛員和無線電兼裝填手,一共三人,他們的裝備有一門20毫米機炮,一挺7.92毫米機槍,他看了一眼彈藥。
裝甲車的戰鬥口号是“保護步兵” ,而步兵的戰鬥口号則是“保護坦克”。
“……”
子彈射擊在鋼闆上的聲音劈裡啪啦,清晰可聞,赫爾曼沉默了一會兒,無線電兼裝填手猶豫着艱難啟齒, “長官,我們需要支援。”
德軍對恰揚科維軍營的第二次進攻仍以失敗告終。
晚間七點,包括阿德裡安在内的第3裝甲師和其他軍事部隊,第二次收到命令:請求再次增援。
在營地駐守的德軍都感到非常詫異。
彙報的軍官說道: “這次捷克可能要出一位民族英雄了。”
至此,德軍才真正重視起這場戰鬥來。
整個捷克除了米斯泰克鎮郊外的恰揚科維軍營,數十萬捷軍早已經聽從政府命令,自動放下武器,不戰而降。
在同一時間,捷克總統哈查本人和希特勒在柏林會談,他接受了投降條件,并随即成為一位傀儡政權“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的總統。
捷克的最後亡國時刻,整個國家自始至終隻有一個連的部隊挺身迎戰。
阿德裡安聽從裝甲指揮車的命令,駕駛着一輛輕型坦克上了前線,透過望遠鏡看見那位卡雷爾·帕夫利克上尉,他的名字在不到二十分鐘内已經傳遍了整個參戰的德軍部隊。
指揮官對他們的命令是: “不要槍殺,活捉這位卡雷爾·帕夫利克上尉。”
不過是強弩之末。
恰揚科維軍營的留守駐軍大部分都是3月初才倉促應征入伍的新兵,根本沒有來得及訓練,更糟糕的是,前幾天,軍營内的重武器彈藥都被運回了倉庫,他們的彈藥奇缺。
随着德軍二次兵力支援增強,僅僅十分鐘後,恰揚科維軍營守軍敗局已定。
這場戰鬥的勝利對于德軍來說并不光榮,參戰德軍約1200人,第84團第2營一共死亡18人,數十人受傷,而對方的戰鬥規模小得僅有200餘人,武器隻有bu槍和機槍,卻隻有6人受傷。
雖然步兵團和黨衛隊摩步團士兵和指揮的臉色都不太好看,但德國國防軍第3裝甲師的諸位軍官,都對這些捷克士兵表示出了最大的尊重。
參與反抗鬥争的帕夫利克上尉等幾名軍官被軟禁,捷克士兵則在解除武裝後被遣散。
“我們尊重這樣的對手。”第3裝甲師師長說。
1939年3月15日,捷克全境淪陷。
德軍在捷克輕而易舉第繳獲了一共469輛坦克、2175門火炮、43000挺機槍、114000支手槍、約300萬發高射炮彈和10億發子彈等。
赫爾曼大笑起來,繼而憤憤不平, “該死的,這些彈藥幾乎可以武裝我們一半部隊,這些懦夫就這麼拱手相讓了!”
“他們大概有350輛35(t)和38(t)坦克,裝備了37毫米炮和兩挺7.92毫米機槍,能夠擊穿我們所有坦克裝甲,我們卻隻有不到140輛的坦克能與之對抗。”阿德裡安補充道。
“事實上,如果他們的裝甲連沒有拒絕參戰,我們這場戰鬥遠比現在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