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書一招手,安榮馬上湊了過來。
耳語幾句,安榮點頭離開,她卻越發心神不甯。
長安到武威郡,一萬多人走了将近三十日,眼見就要行滿功圓,卻突然停在這裡。
華書搖頭晃腦地歎口氣:“行百裡者半九十,古人誠不欺我。”
果然最後這三百裡路,才是最艱難的。
.
半個時辰後,受命去探聽消息的安榮終于回來了。
不出華書所料,前方确實生了亂子。
“從十日前起,罪民之間就一直不太平,幾次生亂,郎君見那形勢似有人蓄意挑撥,便下令率先押送罪民日夜兼程,先行入武威,不想今日竟在流民之間出了亂子。足有千餘人圍了郎君車架對峙,不肯再走,要求把他們的待遇提高到和自願北遷的百姓一緻。”
華書頓時一驚:“阿兄如何?”
“公主安心,郎君身邊還有幾十個官兵護衛,那些流民圍住郎君,也不過是想要好日子過,應該沒那個膽子傷人,否則郎君也不會把劉三青等人派回來。”
華書聽完怒極,一拳錘在了樹幹上,吓得安榮趕緊去擋。
一萬餘人雖都是北遷,但這待遇卻并不一樣。
罪人以遷民服役抵罪,按刑罰先至烽燧充作城旦,表現良好再分配至各處為民,每三人分住房一間,露田三十畝,接下來的五年裡需還清房錢兩千錢,田畝一萬錢。
流民則稍好一些,無需至烽燧服役,直接分房與田畝,也不用還房錢,隻還田畝的一萬錢。
最好的自然就是自願北遷的百姓了,按人口數量分不同大小的住房,凡年滿十五歲者,不論男女,皆分露田三十畝,且隻需償還三十畝露田之外田産的一半銀錢,也就是六十畝則償五千錢,九十畝償一萬錢。
這待遇,堪稱天差地别。
華書冷着臉向遠處的百姓看了一眼,北遷的百姓們并沒有太多忐忑,反而趁着這難得不用趕路的時間休憩起來。
小兒們或折上一根樹枝互相追逐,扮着将軍殺‘匈奴’,或團個雪球追逐打鬧,一點也不怕冷的樣子,青壯們趁着天光好,合力砍下幾棵枯死的樹,劈了來做柴,婦孺們或繼續做着手工,或跟着撿幾根幹柴。
安甯,祥和,甚至透着對前路的向往,絲毫不知正有人借着他們的名頭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