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兩個皇帝是親兄弟,所以我就放在一起講啦!
明熹宗朱由校,明朝知名“木匠皇帝”,年号天啟;崇祯帝朱由檢,明朝末代皇帝,年号崇祯。阿藜我必須先承認,雖然我現在最喜歡的明朝皇帝是朱祁钰,但實際上我認識朱由檢和朱由校比認識朱祁钰還要早,當時我對這倆兄弟的初印象不錯,所以即便是到現在我對他們也還是有濾鏡的。】
朱祁钰微笑。
朱由校/朱由檢:什麼是濾鏡?
衆人:“木匠皇帝”,得,又是一個有特殊愛好的。
朱元璋冷笑:如果大明國祚再長一點,别說木匠皇帝了,怕不是連“鐵匠皇帝”和“鞋匠皇帝”都會有!
【我知道,天啟和崇祯在大衆眼中的形象說不上好,這很正常,畢竟是直面明朝滅亡的倆皇帝,也沒做出啥特别亮眼的成績、幹出啥特别賢明的事。天啟整出了個大權宦魏忠賢,崇祯出了名的剛愎自用,這不管讓誰來評都得直呼一聲沒救了。
但是吧,有些評價就有一種很奇異的美感,天啟是大字不識的“文盲”?除了木工做得好之外啥也不是?崇祯隻會給大臣推鍋?】
“文盲?”曆朝曆代除了真正見過朱由校的皇帝之外,其他人都感覺自己的三觀受到了沖擊。
朱由校無語:原來我是個文盲?
“皇兄怎麼可能是文盲?”朱由檢皺眉,“這是誰造的謠?”
【我們暫且不論崇祯如何,但天啟真的能是個文盲?家人們,明末那種地獄局可不是一個傻子皇帝或者文盲皇帝能玩得轉的,天啟要真是個文盲,估計明朝在他這裡就得亡國,都等不到崇祯上位。
而且,天啟也是經常上課的,《講筵恭紀詩》序言“今上沖年嗜學,經筵、日講二者兼舉。經筵以季舉,日講則日日舉之,非甚寒暑不辍也。”天啟對政事也并非真的一竅不通,這在他對袁崇煥平遼方略的回複中亦有所體現:“向以防守方殷,故着從容議行。但向後作何給授,使軍民不相妨?作何分撥,使農戰不偏廢?作何演練,使農隙皆兵?作何更番,使營伍皆農?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馬?作何收保,不緻資盜糧?一切事宜,該撫悉心區處具奏。”“以朕計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戰必能勝,勝無輕談也。蹈實而做,需時而動。正也,奇在其中矣。該撫饒為之,亦善為之。”
可能也是因為這些點吧,所以現在也有人認為天啟的政治文化素養不低,魏忠賢隻是他擡到明面上跟文官集團對抗的棋子。甚至還有人提出了更大膽的猜測——如果天啟沒有早死,明朝是不是還能多苟延殘喘幾年?當然,情況也有可能更壞,答案我們無從知曉。】
-
明·崇祯時期
“皇兄确實能做得比我更好。”朱由檢歎氣,眼中升起懷念和濃重的怅然,“可惜,天不假年……”
-
明·天啟時期
“答案?”朱由校笑了笑,扔掉手中的木雕走到窗邊,望着窗外碧藍的天空輕聲道,“答案我也不知道啊……”
-
明·洪武時期
“不是真的文盲就好……”朱元璋的标準已經越降越低。
“如果不是真的文盲,那這問題不是更大了嗎?”朱橚幽幽開口,“為什麼會被傳成文盲?”
朱元璋沉默。
【關于天啟的死因,現在也有不少陰謀論的。這也沒辦法,實在是明末那段時期太亂,且那時候官員們的節操真的讓人很不信任。而且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吧,幾乎每個的死都有那麼點故事。比如太醫治死倆皇帝最後還能因為大臣的求情保住性命,比如正德生病的時候想找外面的醫生不被允許,再比如泰昌和天啟死前都吃過大臣進獻的神藥……這一系列巧合再配上明末的混亂,那不就直接化學反應,讓人連帶着都不相信明朝前中期的官了嘛!】
-
明·洪武時期
“那可真是太有故事了!”朱元璋腦門青筋直跳,他突然發現好像别家故事都沒自己家的故事多。
朱樉/朱棡:突然有點憐愛四弟的後代了……這種福氣還是留給四弟的後代去享受吧。
-
明·永樂時期
“有些人還是過得太舒服了。”朱棣瞥了朱高熾一眼,冷笑着問道,“太子,你說呢?”
朱高熾沒着急回答,他閉上眼思索了片刻,再睜眼時眸底的神采已經發生了細微的改變,整個人看着竟是比以往銳利了許多。“兒臣認為,父皇說得沒錯。”他回答道。
-
南宋·孝宗時期
趙昚突然想到一個詞——群魔亂舞。
在混亂的迷霧中,到底誰才是魔,誰又是真正的人?答案似乎沒有定論。這其間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早就辨不清了。
【當然,我還看到個更離譜的猜測,說天啟是被崇祯密謀害死的,我隻能說别太荒謬!
崇祯可是能因為嫌棄大臣給他哥擇的谥号廟号不好而親自上手改字的人,在他眼裡他哥就是“仁孝承先,憂勤勵治”。
他甚至還會在看到天啟舊物的時候睹物傷情:
「帝一日于某宮中得天啟舊制沉香假山一座,香幾、燈屏數種,谕收貯,曰:“亦一時精神所寄也。”」
崇祯對他哥的愛我覺得是毋庸置疑的。】
自己的弟弟品性如何,朱由校自然是心知肚明,他會心一笑道:“五弟是個好孩子。”
【而天啟對崇祯呢?我隻能說不僅崇祯對哥哥帶有親弟濾鏡,天啟對弟弟也是親哥濾鏡拉滿。
「熹宗初即位,上猶在稚齡,忽問曰:“這個官兒我可做得否?”熹宗曰:“我做幾年時,當與汝做”人以其言為谶。」
「熹宗大漸前數日,上跪牀前問安,因言:“弟弟何瘦,須自保重。”」
崇祯和天啟的兄弟感情在皇家屬于是很難得的那一類了,跟隔壁堡宗和景泰你死我活的塑料兄弟情完全不像是一個家出來的。】
朱由校:……
朱由檢:……
并不想跟兩個祖宗比,怕折壽。
-
明·正統時期
朱祁钰想象了一下自己和朱祁鎮兄友弟恭的場景……嘶,畫面太美不忍直視。
他低頭看了眼手背上不知何時泛起的雞皮疙瘩,面無表情地想:要不還是把朱祁鎮埋了吧。
另一邊……
“朱祁钰心懷不軌,不顧念兄弟情誼,難道朕還不能撥亂反正了?”朱祁鎮不服。
底下的大臣沒一個理會他。
有些話可以用來偷偷欺騙自己,但信以為真并以此欺騙其他人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當然,這倆的王炸名場面肯定得是天啟臨終前對崇祯說的那句“吾弟當為堯舜”,想當初我就是因為這句話垂直入坑了這對兄弟。
有人說“吾弟當為堯舜”是天啟給崇祯最大的錯覺,他要是不說這句話崇祯大概還不會那麼勤快的做無用功,指不定明朝還能多苟活幾年。嗯,依史料來說,這個觀點不無道理,但我還是覺得如果明末真的能重來,光崇祯一個人變是沒用的,這得大家一起努力。因為明朝的滅亡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朱由校:我給我弟弟一點小小的鼓勵有問題嗎?
朱由檢:勤快的做無用功……紮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