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池的魚:從武帝這一卷開始,别的不說,長安的地圖和整個大漢的版圖把讀者都拉到了新視野裡,這下咱們的高祖終于可以看看,以前都過的是什麼苦日子了……】
【氣運之子邦:沒有朕節約在先,能有後面大興土木、大動幹戈的底子嗎?何況朕還經常大赦天下好不好。】
【昆明池的魚:當我沒說。我隻是覺得對長安城結構感興趣的,武帝是一個關鍵節點,在武帝治理生涯裡,的确在宮城内外,近郊遠郊興修了大量全新的工程建築,為他的各種新奇想法服務。】
【飛廉館的小僮:說來就來。徹兒的想法确實很多,有很奇妙,比如建造了飛廉館,在這裡督造了許多巨型建築。】
【昆明池的魚:哇,有新朋友,很應景哇,本直播間學習氛圍終究是濃郁了起來……對!修了一堆巨型建築來滿足他對仙界的想象。】
【上林苑的駱駝:的确,他幼年七歲被封太子,應當來說是無憂無慮長到十六歲繼位的年紀。家中長輩也都十分寵愛,沒什麼煩惱的一個孩子,這段成長期應當是武帝一路以來大半時間保持自信、内核穩定的一個基礎。】
【武庫執吾人:看來原生家庭确實挺重要的哈哈。】
建元元年,冬十月,武帝下诏給丞相、禦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諸侯,命他們推舉各方賢德直言的才俊。
【昆明池的魚:武帝繼位以來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求賢若渴,用今天的話說,他對屍位素餐是無法容忍的。
這也造就了整個武帝朝以内高品階的官員“下課”節奏非常快,經常是丞相、禦史當不了多久就要“讓賢”了。當然這裡面每一次的原因不盡相同,但也可以從中看出來領導是一個什麼樣的風格。】
(建元元年)春三月,頒布三铢錢。
【昆明池的魚:沒什麼特别要提的,但我覺得是個考點,不妨我們在本卷好好梳理一下武帝朝的幾次币制改革,然後大家可以有選擇的去看《中國貨币史》了。】
(建元元年)五月,修山川之祠,赦免了七國之亂時吳國楚國起事的人的妻子與孩子。七月,商議立明堂。
【昆明池的魚:武帝朝絕對可稱得上是祭祀達到巅峰的時代,國家祭祀的對象包括山川、五帝、天地等等。
這種皇帝親自離京祭祀的行為在武帝的一生中頻次實在太高,一直延續到他離世之前,孜孜不倦,這個時候的漢朝不得不說進入了一種頗為神秘的時代,這主要是由于“長生”作為一種信仰太過具有吸引力而直接導緻的。
一個領導首先要體力好,才能适應這瘋狂出差的行程。武帝自然也是某種維度上的天選之子了。】
(建元三年)黃河潰決,民不聊生,到了吃人的地步。在長安城北面西端做便門橋。
【昆明池的魚:其實很多影視作品都想把黃河治水作為劇情的強沖突,黃河水文也有它的一部曆史,西漢這時候人丁尚還不算井噴期,但已經有比較嚴重的水患問題了。】
【飛廉館的小僮:這個時候武帝已經開始給自己修茂陵,且設置了陵邑,他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是修了一座橋,将長安城和茂陵連接起來。
這個橋就是便門橋,跨過的水域就是渭水。
這在中國曆史上其實是一個值得細察的事情,我們知道直到東漢開國其實劉秀才将陵墓祭祀和宗廟祭祀這兩個東西分隔的很開,為的可能是回避東漢“劉”氏正統問題。這一點感興趣的可以看看禮制史、美術史領域的一些讨論。
因為老去宗廟祭祀的話,就總是不得不面對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世系上的矛盾,所以導緻東漢的墓祭由上層至下層,十分流行。
光武帝腦子還是很聰明的,既然去宗廟總是有點尴尬,那咱們不若直接去祖宗陵墓前祭祀好了,這種時候開始,陵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祭祀中心。
但是這種思路的發轫期,現在看來,武帝修一座橋就很微妙了,把長安城和自己的陵墓鍊接的如此緊密,也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對自我為中心的強調。
但這并不代表武帝削弱了祖宗之法,其實他是雙管齊下,所以我們才能在後世的描繪裡看到一個色彩很鮮明的皇帝,主要還是因為他可能比文景二位更具有屬于帝王的自我意識。】
(建元五年)頒布半兩錢,廢除三铢錢。
【昆明池的魚:都記好筆記哈,半兩錢作為考點已經來咯。】
(元光元年)當時還是衛尉的李廣封為骁騎将軍屯戍在雲中,中尉程不識封為車騎将軍屯戍在燕門。夏四月,恢複七國之亂中各國宗室的籍冊。
【氣運之子邦:這是封将軍不要錢啊,咋這麼能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