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導緻社會集會變少了,國家相對穩定。但事實上,這種舉措會刺激黑市買賣,更加造成社會混亂,如果放到今天現代社會,可能幾個白酒闆塊的市值都會蒸發,同時進口酒如果沒有壁壘将會大大增加市占率。大家可能都去喝伏特加了。
所以酒和煙草一樣,盡管隻是消費品還不到必需品的程度,但在中國如果有所變革,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氣運之子邦:你小子有點東西,要不你來治國吧,國玺給你了。】
【飛廉館的小僮:居然還能交錢免死罪,嗯嗯,信了窮瘋了。】
(太始三年)武帝在甘泉宮招待外國使臣。
(太始四年)趙地有蛇進城中,和城中蛇在孝文帝廟前鬥,城中蛇死。十二月,又到雍縣,祭祀五帝。
征和元年,巫蠱禍事起。
(征和二年)衛皇後之女諸邑公主、陽石公主皆因巫蠱禍事死。秋天,江充誣太子宮中行巫蠱事,入太子宮中查驗。
太子及衛皇後因此持節發兵反擊,兵變敗,皇後自殺,八月太子自殺。
(征和三年)匈奴卷土重來,李廣利因謀扶植昌邑王事,借機敗兵投降匈奴保命。
(後元元年)金日磾(di)、霍光、上官桀平長安亂。
(後元二年)武帝立劉弗陵為太子,駕崩于扶風縣行宮五祚宮。
【昆明池的魚:哇太始四年這則史料确實是相當有意思啊,我讀了好幾遍到這裡都覺得很莫名其妙,跟前面那個烏龜□□鬥法那一條一樣雲裡霧裡。
然後我就去考證了一下。史學家還是認為存在政治隐喻的,可能寫在太識四年這個節骨眼上,是一種起興的感覺,給後來發生的一系列政治鬥争做了一個預告。
主旨是舊勢力的覆滅,地頭蛇的完敗。
史學界對這個事兒的理解有幾種看法。一是田餘慶先生認為,接續而來的巫蠱之禍是武帝和戾太子在政治路線風格上有分歧導緻的,也就是兒不肖父,可能對父親來說是一種比較大的沖擊。且影響到了武帝這個時候的“玻璃心”:是不是自己太過嚴苛,對比起來寬宏的太子倒成了衆人擁簇的。“趙蛇”鬥争是此事的一種谶緯表征。
宋豔萍則是覺得兩蛇相鬥指的是鈎弋夫人和劉弗陵的勢力對衛皇後和劉據勢力的沖擊。
而辛德勇則是強調武帝和太子在權力變更時期的一種博弈,并非隻是路線分歧,而是複雜的權力更疊向來呈現出的殘酷性。
蛇谶可能呈現出一種安撫各方的天意,是天,讓武帝末期形勢如此喧嚣沸騰。再讀《罪己诏》便添了幾分垂憐。
曆史總是這般影影綽綽,看客則各有各的啟示。】
【飛廉館的小僮:戾太子、昌邑王、幼子劉弗陵在武帝末期的更疊成為了大家讀西漢曆史頗為津津樂道的一段,還衍生出不少文學作品。
正史短短兩三頁紙,卻沒有閑筆,甚至能看出一點班固對劉據和衛皇後的青眼。
直斬江充的魄力顯示出劉據并非單純寬宏仁慈之人,關鍵時候他沒有猶豫,我想這一點其實是衛皇後教養之恩。
漢史上的女人,個個都很精彩,這也是可能今天我們對漢代追憶很多的一個潛在的原因。
這是一個男女都能在政治上展現韬略的時代,而且母親和皇嗣之間的關系緊密,使得她們沒有單純成為一個生育機器。
這一點在武帝殺母立儲之後,曆史給出了新的選擇。因為此時,霍光的政治影響力,被老邁多病的武帝忽略了。所以人,一個男人,在權力面前,有時候更信任同性,這是一種天生的從狩獵采集時代承襲下來的慣性。
而女人能做到什麼,他們猜忌、他們打壓、他們向來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