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蕭逸被立為太子後,時光如白駒過隙,匆匆流逝。宮中的日子依舊忙碌而充實,蕭逸在田錦心的輔佐下,愈發成熟穩重,處理起朝堂事務來也越發得心應手。
然而,歲月不饒人,皇上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這日,皇上将蕭逸單獨召入寝宮。蕭逸趕到時,隻見皇上躺在龍榻之上,面容憔悴,但眼神中仍透着一絲堅毅。
皇上看着蕭逸,緩緩說道:“逸兒,朕時日無多了。這江山社稷,朕就托付給你了。”蕭逸趕忙跪地,眼眶泛紅:“父皇,您定會龍體安康。兒臣願為父皇祈福,盼父皇早日康複。”
皇上擺了擺手,繼續說道:“生死有命,朕已看開。隻是朕有一事,要你答應。”蕭逸連忙點頭:“父皇但說無妨,兒臣定當遵從。”
皇上微微歎息:“你那三個哥哥,雖犯下過錯,但畢竟是你的手足。朕希望你登基之後,能善待他們,莫要趕盡殺絕。”蕭逸心中一酸,想起曾經與哥哥們的過往,雖有争鬥,但畢竟血脈相連,便堅定地說道:“父皇放心,兒臣答應您,定會善待三位哥哥。”
皇上欣慰地點點頭,接着從枕旁拿出一個錦盒,遞給蕭逸:“這錦盒之中,藏着朕留下的一股秘密勢力。此勢力一直暗中為朕效命,如今朕将它交予你。你要善加利用,保我朝江山穩固。”
蕭逸接過錦盒,心中滿是震撼與感激。他深知,這是皇上對他最後的期望與助力。“多謝父皇,兒臣定不負父皇所托。”
随着先皇駕崩的消息如重雷般在宮中炸響,整個皇宮瞬間被一層沉重而肅穆的氣氛所籠罩。平日裡金碧輝煌、熱鬧非凡的宮殿,此刻仿佛被抽去了生氣,變得壓抑而寂靜。
宮中各處都換上了素白的裝飾,原本鮮豔的綢緞、精美的宮燈被取下,取而代之的是慘白的布幔,在風中無聲地搖曳,似在為逝去的先皇哀悼。
太監和宮女們皆身着素服,腳步匆匆卻又小心翼翼,不敢發出絲毫過大的聲響,生怕驚擾了這沉重的氛圍。
先皇的靈柩停放于正殿之中,香煙袅袅,環繞着那莊嚴肅穆的棺椁。皇室宗親、朝中大臣們絡繹不絕地前來吊唁,他們面色凝重,神情悲戚,按照嚴格的禮儀規範,行着繁複的喪禮。哭聲、誦經聲交織在一起,回蕩在宮殿的每一個角落,更添幾分哀傷。
然而,在這哀傷的表象之下,一場權力的更疊正悄然上演。蕭逸,這位備受矚目的皇子,在曆經諸多風雨與考驗後,即将登上皇位,開啟屬于他的時代。
新皇登基的籌備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着。禮部官員們日夜忙碌,仔細核對每一個儀式細節,确保登基大典萬無一失。工匠們則加緊趕制新皇的龍袍、皇冠等禦用之物,一針一線皆傾注着對新皇的敬畏與期許。
與此同時,宮中侍衛的換防與部署也在悄然進行。為了保障新皇登基的安全以及未來宮廷的穩定,蕭逸精心挑選了一批忠誠可靠、武藝高強的将士,替換了部分關鍵崗位的侍衛。
這些新上任的侍衛們身姿挺拔,眼神堅毅,如同一座座鐵塔般守衛着皇宮的每一處要道。
田錦心身處這變化的漩渦之中,看着宮中的種種,心中滿是感慨與擔憂。她深知蕭逸一路走來的不易,也明白新皇登基後将面臨諸多挑戰。
她暗自決定,無論如何都要陪伴在蕭逸身邊,為他排憂解難。這段時間,她更加悉心地照顧蕭逸,關注他的飲食起居,在他為登基之事操勞煩悶時,為他烹茶解乏,傾聽他的心事。
終于,登基大典的日子來臨。清晨,陽光穿透厚重的雲層,灑在皇宮的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預示着新皇統治的光明前景。
皇宮内外張燈結彩,一掃先前的素白哀傷。紅色的綢緞挂滿了宮殿的梁柱,金色的絲線繡出的吉祥圖案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蕭逸身着華麗的龍袍,頭戴皇冠,邁着沉穩而堅定的步伐,走向那象征着至高權力的皇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自信與威嚴,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衆人的心上。滿朝文武身着朝服,整齊地排列在大殿之中,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聲音響徹雲霄,震動着整個皇宮。
登基大典結束後,蕭逸開始着手處理朝政。他勤勉有加,每日早早便來到禦書房,批閱奏章,與大臣們商議國事。
而田錦心依舊陪伴在他身邊,雖沒有正式的名分,但她憑借着自己的聰慧,時常為蕭逸出謀劃策。在蕭逸為朝中勢力平衡而苦惱時,田錦心會在一旁輕聲提醒,分析各方利弊;當蕭逸對某項政策猶豫不決時,田錦心會結合民間的情況,給出自己的見解,幫助蕭逸做出更合适的決策。
宮中衆人也逐漸察覺到田錦心在新皇心中的特殊地位。太監宮女們對田錦心愈發恭敬,而朝中一些大臣,為了能在新皇面前留下好印象,也開始對田錦心另眼相看。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樂見田錦心得寵。
一日,太後将蕭逸召至慈甯宮。太後端坐在主位上,神色凝重地看着蕭逸,說道:“皇帝,你如今已登基為帝,後宮不可空虛。哀家覺得,是時候為你挑選幾位妃嫔,充實後宮了。”
蕭逸心中一緊,他對田錦心情深意笃,并不想讓其他女子介入他們之間。但太後的話也讓他陷入兩難,畢竟太後所言也關乎皇室傳承。蕭逸思索片刻後,說道:“母後,兒臣登基不久,國事繁忙,此事可否暫緩?”
太後皺了皺眉,說道:“皇帝,這後宮之事與國事同樣重要。皇家子嗣的綿延,關系到江山社稷的穩固。你不可因一時的兒女情長,而誤了大事。”
蕭逸無奈,隻得說道:“兒臣謹遵母後教誨,隻是兒臣希望能親自主持選妃之事,挑選出真正賢良淑德的女子。”
太後微微點頭,說道:“也好,那就由你負責。但此事不宜拖延太久,盡快安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