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開這些東西,來看看愛情。
我寫的緻舒是個相對理智冷靜的人,但他面對感情卻一次次的放肆自己,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他和亦卿的第一個吻是他主動的。所以某方面來說,愛情真的能讓人失掉理智。
理智和戀愛腦也不是不能兼容吧……
關于孔亦卿最後選擇留在雲城,而不是繼續做律師,有些讀者會不會覺得對這個結果有點可惜呢?(雖然我好像并沒有多少讀者)
有些人可能會感覺這是資源浪費,就好像清北畢業生選擇去送外賣一樣,一個明明能夠靠自己的力量幫助他人的律師卻選擇了退居在十八線小縣城。
這也反映了我寫《情書》的另一個理念,那就是尊重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我從來不覺得一個人追求平平淡淡的生活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人追求激情就有人追求安靜,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熱愛。
所以亦卿在某種程度上選擇留在雲城,也并不全是因為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而失望,更多的是他遵從了自己的心,看似無聊平淡的小縣城生活,但他樂在其中,更不用說還有緻舒。
在創作的這兩個月中,有卡文,但也有寫的很順的時候,尤其是寫到孟萍這個角色。寫二十一章的那天晚上,我邊寫邊哭,邊哭邊寫,她怎麼能這麼苦,又怎麼能這麼堅強。
至此孟萍這個角色才算完整。
我不會給我的角色寫明生日或者星座,因為那會限制他們的性格和思想,不過親愛的你們如果感興趣可以猜一猜。
在我看來,角色在剛被創作出來的時候都是平面的,但在我在寫文的過程中,角色通過我說出了某一句話。這句話脫離了大綱,甚至導緻了後續劇情的變化的時候,我才會覺得我真正把這個角色寫活了。
寫文是個沉浸式的過程,文到後期,其實很多話都不用刻意去推敲符不符合人設,自然而然的就寫出來了,就像我主頁寫的“我是一個代替角色發言的執筆人。”
絮絮叨叨的,又說了一千多字。再回到開頭的引用吧——“一本書在第一頁被寫下之前便早已開始,在最後一頁被寫下之後仍在繼續。”
《情書》雖然完結了,但孟緻舒和孔亦卿的生活仍在繼續,希望你們喜歡這個故事!
最後,感謝每一個讀者,謝謝你們的點贊和評論,我們下一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