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B又問:“你和那位男士什麼關系?”
林一遊茫然地道:“我不認識他。”
民警B:“他叫什麼?”
林一遊:“我隻知道他姓陸。”
民警A:“你連他叫什麼都不知道他為什麼要幫你?”
林一遊:“你問他啊。”
“……”
“姓陸的男人”在另一間審訊室回答得也差不多:
民警C:“姓名。”
“陸嶼矜。”
“年齡。”
“26。”
“到底是誰把劉某的肋骨踹斷的?”
“那位女士。”
“你和那位女士什麼關系?”
“不認識,陌生人。”
“為什麼參與鬥毆?”
“劉某同夥帶了武器,擔心那位女士寡不敵衆,我見義勇為。”
兩邊的民警互相溝通了一下,把這倆人調到了一間審訊室。
民警D教育道:“剛剛調了監控,你二人的說法基本屬實,他們有錯在先,但傷情報告顯示一人輕傷,念在你們是初犯,認錯态度良好,我們警方建議雙方和解。劉某現在躺在醫院,他的家屬在趕來的路上,如果沒有異議,你們二人跟李某王某以及劉某家屬簽了和解書,然後再各自找個擔保人,擔保人來了你們就可以走了。”
林一遊拿起自己的手機,民警示意可以出去打,她擺擺手表示不用,她翻了幾下通訊錄,然後用警局的電話照着一個号碼撥了過去。
鈴聲響了三下,對面接了:“喂?”
“許可凡,我林一遊,過來給我當擔保人。”
“不去。”
“我被騷擾的時候看見你了。”
在座的幾個人都能感覺到對面呼吸一滞:“你看錯了。”
“民警剛剛調了酒吧的監控,我不可能看錯。你不來,這事要是瞞不住了,我就跟我爸說我去酒吧找你,你看着我被騷擾。”
對面深吸一口氣:“地址,微信發我。”
林一遊剛要挂斷電話,旁邊因見義勇為的熱心市民陸先生開了口:“等一下。”
他從林一遊手裡接過電話,說道:“許可凡先生,我是陸嶼矜,上個月在秦叔叔的家宴上見過,麻煩你順便也當一下我的擔保人。”
林一遊:“?”
民警ABCD:“?”
民警B摸着下巴說道:“你倆這有意思啊,彼此不認識,但是擔保人卻是同一個人。”
挂斷電話的陸嶼矜回道:“六人定律嘛。”
驗傷、審訊、勸解這一番流程下來,已然到了午夜十二點,民警A拎了幾份盒飯,分給值班的同事。
林一遊問道:“警察同志,我可以點個外賣嗎?”
民警A問道:“沒吃飯?”
林一遊誠實地說:“我一天沒吃飯了。”
“别點了,我再讓人送來兩份,你先吃這個”,民警C說罷又問一旁的陸嶼矜:“你吃了嗎?”
後者颔首道:“我也沒吃。”
這倆人一人一句“謝謝警官”,接過盒飯就吃了起來,誰也沒把自己當外人。鎮定自若,氣定神閑,幾個民警一時分不清這是誰的地盤。
民警B喝了口水,笑着說道:“沒吃飯都這麼有勁兒,姑娘你練的應該不是跆拳道吧?”
她搖頭,把嘴裡的米飯咽下去,回道:“格鬥。”
在座幾個人的表情着實精彩,民警A眼裡多了點贊許,嘴裡說出的話有些平淡:“是個考警校的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