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是作何,你給的家用還多呢,用不上這許多銀子。”二嬸擺手拒絕。
“二嬸你就拿着吧,家用是家用,這是零花錢,今日夜市上你想買什麼就買,無須省錢。”章簡書如今錢是不缺了,單單給樊樓供貨就不少掙。
“那也用不上這麼多。”
一番推辭,二嬸最終收下了。
一衆人美滋滋的出了門,落鎖之後向外走去。
章簡書抱着靜書,墨寶抱着小石頭,嚴守仁背着阿信,其餘人等跟着一起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今兒衆人下定決心要好好的逛一逛,出了門不遠就是瓦舍區,還沒走進便知人聲鼎沸,一路上燈火通明,大大小小的瓦舍幾十個,蓮花棚、牡丹棚,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衆人在一處棚舍前駐足。
“哇,肆(是)影戲啊。”靜書驚呼道。
“哇,厲害。”一衆小娃和半大少年看着眼前的皮影戲驚歎連連。
“好。”
一番精彩的皮影演出,再配合幕後之人高超的口技,引得衆人連連呼好,前方的桌案上陸續有人打賞一兩個銅闆。
“哎,瞧一瞧看一看嘞。”
整條街上雜耍的,舞劍飛刀的,關仆的,相撲的,小唱的,甚至還有說書的,說的還是西遊記的故事,不得不說文化傳播的快速和廣泛。
一路上熱熱鬧鬧走走停停,街邊上相面的術士和賣字的書生還向章簡書等人招攬生意。衆人隻粗粗的逛了一條街便用了半個時辰。
出了街市又向南折返,汴河沿岸也是張燈結彩,整條街到樊樓外最繁華,路邊攤販各個精神飽滿招攬顧客。
“頭面、冠梳、領抹哎,大姑娘、小嫂子,走過路過瞧一瞧哎。”
“珍寶、古玩、奇貨呦,南海來的大珍珠,西洋來的香露呦,郎君娘子瞧一瞧,送他/她一個心頭好哎。”
“象牙、犀角、玳瑁、螺钿嘞,上好的貨哎您瞧一瞧。”
一衆男女商販競相招攬。
章簡書一邊逛一邊留意着周圍的安全。見二嬸有興趣便一同上前瞧熱鬧。
“這位嫂子好眼力,這串可是南洋的大珍珠,您看看這成色、這賣相...”攤販小哥見章二嫂拿起眼前的珠子便賣力的推銷。
“你家南洋珍珠論串賣呀,我看官家都不及你豪奢。”章二嬸知曉這小販言語誇張,便開口打斷。
“果然瞞不過這位嫂嫂,嘿嘿,雖不是南洋來的珠子,但品相也不差。”小販被拆穿也不臉紅,繼續推銷。
“開個價吧,我誠心要。”
“得嘞,您給二兩銀子我開個張,珠子我給您包起來。”
“行,那你再繞我個耳墜,包起來吧。”見小販報價到也公道,章二嬸指着一副銀耳釘直接要了。
“小嫂子不瞞你說,您這單我不掙錢,純為開張。”小販滿臉肉痛,一邊說着,一邊手腳麻利的包好貨品。
章二嬸與小販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下回嫂子再來啊,慢走不送。”
由章二嬸開始,衆人開啟買買買模式,好在出門時每人身上都背着一個斜挎包,方便衆人購物。
幾個小家夥被人抱着視野大大的開闊,一路上看着往來行人和商品目不暇接。
将整條街逛完,衆人都有點累了。
“走,帶你們去吃好吃的。”章簡書又向衆人打氣道。
“好好好。”幾個小家夥拍手稱贊。
到了人少的地方,章簡書直接讓靜書他們下來走路。一行人向南出了朱雀門,直至周橋夜市。
此處均是吃食鋪子和各色小攤,曹婆婆肉餅、孫好手饅頭、各色湯羹店的招牌幌子随風飄動。白日開在不同街巷的鋪子,夜間也會在此處設立攤販。
“糖糍粑、糖糍粑、香甜可口的糖糍粑。”
“石髓羹、石肚羹、筍蕨馄饨嘗一嘗,正宗馬家羹店百年老字号。”
“魚脍面、魚兜子、煎魚飯嘞。”
“插肉飯來一碗,噴香的插肉飯嘞。”
“紫蘇糕、金絲梅果子嘞。小娘子要不要買來嘗一嘗。”
“甘豆湯、鹿梨漿、姜蜜水、紫蘇飲各色香飲子嘞。”
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和陣陣食物的香氣吸引着往來的人群。
“姐姐你看。”順着懷中靜書的驚呼,章簡書扭頭向側方看去。
隻見一位書生模樣的男子正招搖過市,他身前身後挂着成串的假眼一般的球球,頭冠兩側也各鑲嵌了一對球球。
“酸秀才賣詩文,隻需十文買一文。”幾個頑童圍着這書生打轉取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