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地位足夠高的官員通常并不依賴俸祿來維持生計,然而,對于許多小官吏來說,俸祿卻是他們生活的主要依靠。
禮部官員和禦史台的官員們的俸祿雖然在衆多官職中并非處于最前列,但也不至于被排在最後發放。
畢竟在文官與武将之間存在着一種普遍的鄙視現象。
平時六部俸祿,兵部作為管理軍事事務的部門,其俸祿通常被放置在最後發放。盡管俸祿的物品本身并沒有太大區别,但質量卻可能不盡如人意。
例如,俸米既可以是新鮮的新米,也可以是存放已久的陳米。雖然數量上可能達到了規定的标準,但質量的差異卻差強人意。
*
又到了發放俸祿的月底,這對于兵部的衆多官吏們來說,本應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
然而,兵部的小官吏們這次所發放的俸米和布匹質量都出奇的好!
“你們聽說了嗎?”一名官吏興奮地對周圍的人說道,“這次咱們能拿到這麼好的米和布匹,全是因為禦史台和呂布的官員得罪了三皇子!”
“哦?真有此事?”另一名官吏好奇地問道。
“那可不!”先前說話的官吏繼續說道,“三皇子正好掌管着戶部,他隻需要張張嘴下達個命令,就能讓那些得罪他的人吃苦頭。”
“哈哈,三皇子這一招可真是夠狠的啊!”有人附和道。
“不過這樣也好,咱們兵部算是沾了光,得到了好處。”又有人笑着說。
“我還聽說呢,這次不光咱們六部有好東西拿,就連天牢的衙役們都發了。”另一個官吏插嘴道。
“啊?連天牢的衙役都排在禮部和禦史台前面了。”衆人紛紛驚訝地問道。
“可不是嘛!聽說最後的那些碎米和石頭渣子,全都被分給了那兩部的官員。”那名官吏得意地笑着說。
“哎呦~那他們豈不是得吃一口渣子?嘿嘿~真是活該!”有人幸災樂禍地說道。
一時間,兵部的官員們或是得到好處的小官吏們都興奮異常,對這次意外的收獲感到無比開心。
***
被衆人議論紛紛的禮部官員和禦史台,此時正處于一片混亂之中。底層的官吏們怨聲載道,對劉禦史的晉升之路充滿了質疑和不滿。
“劉禦史到底走了誰的門路啊?居然能夠如此平步青雲,卻害得我們這些人受盡委屈!”一名官吏憤憤不平地抱怨道。
“就是啊!憑什麼要讓我們來承擔這種事情呢?平時就算不是新米,陳米至少還能下咽。可現在這些碎米,連我家的奴仆都覺得硌牙,怎麼能讓我們吃呢?”另一名官吏也附和着說道。
“我還特意去跟相熟的戶部主事打聽了一下,結果他說以後都是這個待遇了。這可讓我們怎麼活啊!”又有一名官吏歎息着說道。
“劉禦史家不差這三瓜兩棗,哪像咱們指着俸祿過活。”
“……呵呵,誰讓咱們官位低呢。活該受到牽連。”
這些小的官員都不足七品,然而在朝廷的部門運行中就是這些官吏,才是真正運行的基石。畢竟複雜繁瑣的事情需要有人做。
而在禦史台衙門裡,劉禦史也明顯感覺到了自己已經不再受到衆人的待見。
他所囑咐下去的事情,那些官吏們不是能推就推,就是能拖則拖,完全沒有了往日的積極态度。
禦史台,禦史大夫秦大人也感覺出來問題了,禮部尚書郭大人同樣也遭受此事。
秦大人摸摸額頭,手下人幹活不積極,誰讓劉禦史得罪了整個衙門的人,一個被人收買了的禦史,還能有什麼好的活路?
不過再怎麼樣,禦史台也不能這樣被欺負,要不然誰還把禦史台放在眼中。
因為發放俸祿此事,已經鬧得沸沸揚揚,很多人就在看熱鬧。
三皇子出招了,這招出的是真損。都讓人開始期待休沐之後,早朝會多麼的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