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早朝上,皇甫卓再次彈劾,已經讓康瑞帝都麻木了。
滿朝文武大臣:沉默……
康瑞帝:這老三也太有毅力了,讀書要有這種毅力,都能成狀元。
“此事已經下放大理寺,以後再有罪證,直接交給大理寺少卿,老三,你給朕适可而止,朝堂不是玩鬧,朝堂有很多事情要解決,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讓你解決私人恩怨。”
康瑞帝也有一些生氣了,幾個月的時間了,他現在都已經想把劉禦史給弄死了。
主要是皇甫卓太磨叽了,也太記仇了,也太小心眼了。
身為皇子不能大度一點嗎,動動腦子行不行?來點上台面的陰謀詭計。整天小打小鬧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差。
“不行,聖人曰:不以惡小而為之,再小的錯誤犯錯誤就不是犯錯了嗎?罪證就是罪證,管它大小。本皇子早晚疊加的抄他九族!”
皇甫卓直接反駁道,至于康瑞帝的臉色,他就是一個情商低的人,他沒有那能掃描别人臉色看眼色行事的本領。
他隻能看出别人眼睛裡的眼屎,别的情緒,其他的都看不出來。
康瑞帝都無語了,這幸虧是親生兒子,要不是親生兒子,早讓人拉出去打死了。
滿朝文武大臣同樣也無語,從心中也開始暗自地警告自己,回家警告自己家孩子,沒事别招惹三皇子,這就是一個瘋子。他不懂什麼人情世故。
‘沒看見皇上都要翻白眼了,幸虧不是自家的孩子,要不早晚得氣死。’
‘也隻有皇帝家能養出這麼沒有眼力勁兒的皇子,因為他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臉色,隻要他不參與皇位的争奪,老天老大,皇帝第二,皇甫卓老三!’
太子皇甫元樂的看笑話,看老三就好像是得了癡心瘋似的,認準了劉禦史要弄死他,急的大皇子嘴角都上火了。
四皇子皇甫毅和五皇子皇甫洛同樣看熱鬧,他們兩個人都有點害怕了,不怕聰明人的千方百計,就怕蠢人的靈機一顯。
二人害怕也是有原因的,誰讓他們偷偷摸摸的想要戶部的權利。
害怕愚蠢的三哥,總有一天會想起此事,然後轉頭來找他們的茬,就像現在三皇子非要弄死劉禦史一樣。
‘明目張膽’‘肆無忌憚’‘相信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三皇子想讓劉禦史死’,報仇報在明面上。
這就不是正常人的思維,正常人不應該背後捅刀子,随便指使手下的人,哪怕是以命換命弄死劉禦史也是正常的,直接設個圈套……
康瑞帝用眼神示意,文武百官趕緊說其他的國事,不要讓這混小子進去糾纏大家的時間了。
立刻有工部官員上前:“啟禀陛下,臣有本奏,黃河河水泛濫,今年修築堤壩,需要朝廷撥款。”
“臣有本奏,涼州境内有山匪,劫殺當地上京趕考的舉子,請朝廷出兵圍剿!”
兵部秦尚書上前禀報此事,朝堂上一下熱鬧起來,衆臣紛紛上奏各地事務。
康瑞帝認真聽着,不時詢問細節,安排應對之策。
而皇甫卓仍在一旁嘟囔着劉禦史的事。
這時,禮部侍郎突然出列,“陛下,近日有海外使者前來朝貢,聽聞我國繁華,特來結交,不知陛下如何安排接待事宜?”
康瑞帝思索片刻,“此事需謹慎,着禮部好好籌備接待之禮,莫失我大國風範。”
皇甫卓一聽,突然來了精神,“父皇,兒臣願參與接待海外使者之事!”
康瑞帝白了他一眼,“你還是先把你那劉禦史的事兒放一放,莫要在接待使者時再鬧出笑話。”
衆臣強忍着笑意,繼續奏報着其他事務。
能解決的事情當場就解決,大多的事情都是按照以前的慣例去做就行。
比如接待外邦之人,按照慣例去做就可以,官員們都已經輕車熟路了。
修築河堤,抗擊洪水,隻要是想當明君,就不能放任不管。
隻不過治水太難了,黃河作為母親河,是一位暴躁的母親,時不時的就要肘擊子女。
不治理黃河,一個大逼兜,扇暈兩岸的老百姓。
時長治理黃河,黃河還是那玩笑,時不時的一個大逼兜。
但是每朝每代的皇帝,隻要想成為一代明君,治理黃河都在功績中占有一席之地。
***
下了早朝,皇甫卓都沒有出皇宮,直接直奔禦書房等着。
皇甫卓也不着急,他也不生氣,而是直接吩咐小太監:“去給本皇子端杯貢茶,再來幾盤點心,要禦廚做的!”
“遵命,三皇子殿下。”
小太監恭敬的退下,直接去找福來公公了,将此事和福來公公一一禀報。
福來公公點點頭,一位皇子想吃點東西怎麼了?哪怕是皇上也不會生氣。“按照三皇子說的去做吧。”
~
福來公公轉頭進了禦書房,将此事禀報給了康瑞帝。
康瑞帝都覺得自己人都麻了,又氣又笑:“哎~都怪朕太慣着這臭小子了,他真不把自己當外人了。這脾氣也忒大了,也忒小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