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皇帝的家,看着真大啊?”
“這紫禁城還不如未央宮一宮之大,大大小小的王妃皇子都這巴掌大的地方住太摳門了吧。”
“方方正正的格局不錯,比太極宮幹爽多了。”
能看皇帝熱鬧的時候不多,怕紫禁城裡的大老爺們惱怒被抓去殺雞儆猴,不少百姓幹脆躲進家裡與家人小聲觀看着昆侖鏡,一個個如劉姥姥進院,目不暇接的感歎皇宮的宏偉,甚至有些人幹脆把紫禁城的圖紙描述出來。
朱棣的眼角抽了抽,清朝遺留的皇宮與他手頭的圖紙别無二差,後朝入主舊宮他沒什麼意見,但是朱簡明光明正大的把紫禁城内的每一件宮室都走一遍介紹一遍着實叫他心緒不甯了。大明的紫禁城還在建造,修改各别宮室的格局還來的及,能防備住他之後子孫免遭暗殺的麻煩,但是……
景泰皇帝朱祁钰哭笑不得,防了朱祁鎮複辟一遭剛剛平息,紫禁城的全貌就一點不漏的透露給了百姓,他揉着鼻梁一臉擰巴,隻能與于謙商議,總而言之得提防瓦剌人的内應從百姓那裡獲取京城的消息,至于多的,先恢複大明的軍勢吧,先帝親政嚯嚯了數十萬的大軍,一時半會朱祁钰也拿不出資本與瓦剌硬碰硬。
【“1406年,明成祖下诏以南京皇宮為藍本,興建北京皇宮和城垣,至1420年正式遷都,此後的五百多年來,紫禁城一直是東大政治權力的中心,無數人的悲歡離合從這裡蔓延,又在這裡沉寂,起起落落不過六百多次的麥子又熟了。”朱簡明的喃喃自語被收錄擴散到昆侖鏡的旁白,寬闊的太和廣場上人群湧動,他們随意的拍攝禦道、撫摸欄杆,在曾經至高無上的太和殿走廊席地而坐、休息打鬧,渾然不覺有什麼失禮,“現在故宮藏有186萬餘件文物藏品,跨越了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至宋元明清直至近現代的各個不同曆史時期,是古代宮廷建築的傑出代表,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之一。”】
蘇轼下馬,輕撫着馬兒的鬃毛,目光所及之處,皆是農人忙碌的身影。他小心牽着馬匹走過濕潤的田埂,一望無際的田野稻谷垂垂,夏日的水患好似未曾有大的影響,今年是個豐收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人欣喜又疲憊的收割着作物,從官府借來的耕牛嚼着牧草慢悠悠的前行,這是一年裡難得的惬意,蘇轼眯着眼睛感受着秋風拂面,“如此看來,六百年的光陰也不過如此。”
微服私訪的趙顼尋了家臨街的酒樓,清閑的點了壺米酒小菜細細品味,樓下青灰衣袍的王安石笑眯眯的向店小二套話今年的新政反饋,掙了一筆小錢的店小二臉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話語間流露出對朝廷新政的認可與支持,王安石滿意的點了點頭,心中充滿了幹勁。
遠處的鐘聲滾滾而來,那酒樓中的談笑聲、街市上的叫賣聲、百姓們的歡聲笑語,趙顼沉迷其中,短暫的忘卻了朝堂的文争武鬥,打探了一圈的王安石姗姗來遲,拎着燒雞大大咧咧與趙顼同桌而坐,熱情推薦道:“少爺嘗嘗,東口街的老字号,每天就一百隻,去晚了就沒有咯。”
“是啊,六百年雖然漫長,也不過是眼下的生活。”趙顼笑着點了點頭,嘗了嘗王安石推薦的燒雞,果然味道鮮美,開懷舉杯邀請道,“敬大宋!”
【“而其中最出名的,被稱為鎮館之寶的,當屬北宋畫家張擇瑞的的畫作——”朱簡明點出小助手,昆侖鏡旁白自動播放着介紹,“《清明上河圖》,東大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屬于北宋時期的風俗畫,創作于徽宗年間,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唯一存世的精品之作,被譽為國寶級文物。該畫作全長528.7厘米,以長卷的形式生動地記錄了北宋都城東京的城市面貌以及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它不僅是北宋時期都城東京繁榮景象的見證,也是對當時城市經濟情況的真實寫照。
1101年《清明上河圖》被收入禦府,成為皇家珍藏品之一。然而,在靖康之難後,這幅珍貴的藝術品被金人奪走并帶回北方。随後,在元朝時期,它又被納入秘府收藏。不幸的是由于失竊事件的發生,《清明上河圖》開始在民間藏家之間流轉起來。直到明朝嘉靖年間,相國嚴嵩和他的兒子嚴世蕃通過非法手段将其據為己有。随着嚴家的衰落,這幅畫作第二次回到了皇宮之中。但是好景不長,明末時期它再次流失到了民間。直到清代時,《清明上河圖》才第三次被重新收入宮廷内保存。盡管如此,在清末亂世,圖作仍然經曆了許多波折和變遷,最終陳列在大衆眼前。”】
旁白停頓了,趙家的皇帝們卻大氣不敢出一聲,遠在北方五國城的欽宗隻能小聲歎息,這幅畫徽宗喜愛,他過去同徽宗品鑒觀賞過幾次,那時他與父親在東京的皇宮點爐設宴,單是展卷的宮人就需要數十人,飲酒論道好不快活。
可如今,不是金人要求趙桓連門都不敢出,五國城裡北宋舊臣百姓無數,望着昆侖鏡裡一點點顯現展示的《清明上河圖》繁華,想起文人騷客醉卧江南水鄉,女子素手翻弦間歌傳萬裡,中原大地的繁華與甯靜仿佛一夜之間煙消雲散,夢醒時分,是北地寒風千裡蕭瑟,如同莊周曉夢。
處處哭聲,任由金人呵斥也不曾平息,哪怕是充當内奸的小吏也挽着衣袖紅了眼睛。驚醒後,卻是又一天置身地獄的痛苦,故鄉不再,生存艱難:“蒼天無眼啊!”小吏啜泣,然而,在這亂世之中,生存已成奢望,誰又能選擇自己的命運呢?不是為了活命誰願意放着好好的人不當給金人做走狗,聽懂漢話的金人不悅的用馬鞭抽打着小吏,直至皮開肉綻小吏不再動靜。
“晦氣。”金人鄙視地瞥了一眼這個漢人小吏,用馬鞭指向遠方的建築,聲音在風雪中顯得格外刺耳,他們不屑一顧地離開,“走走,咱們上花樓尋些樂子。”
【“溥儀宣告退位後,以賞賜的名義将衆多文物運送出宮,并從天津轉長春僞滿皇宮。抗戰末期,溥儀自知瀛國失利逃亡,僞滿皇宮内的藏品再次被人偷竊,所幸的是,《清明上河圖》在通化截獲,藏于東北博物館,後經調度由故宮博物館珍存。為我們研究北宋時期的人文風俗提供裡大量資料,比如商業、手工業、民俗、建築、交通工具等詳實形象,具有重要曆史文獻價值。
《清明上河圖》是幸運的,幾度戰火流轉終得保存。”】
後世的寬闊富裕的高樓大廈看多了,再看樸素的閣樓城郭,嬴政倍感親切,他細心的挪動着昆侖鏡的畫面,放大、縮小,将《清明上河圖》仔仔細細看了個遍,不由心生敬佩:“雖然隻是個畫師的,但人、物、建築都栩栩如生。”先秦時代多是漆繪彩墨神話故事,如此市井豐富的内容讓嬴政大開眼界。
“道路縱橫密集、貧富商住混居,”李斯斟酌着東京的繁華,也隐隐窺探出了北宋滅亡的結局,“都城不設防牆,運輸多靠水運,商賈衆多但種植的農田少。無兵、無馬、無田、多茶商,的确與天人曾經提及的隐患吻合。”
“重商輕農,無人守田地了。那誰又願意為了保衛家園戰鬥。”劉邦搖頭晃腦道,“若是人口盈實,家裡的小兒行商走販倒也不必擔心,可這都城中人人支起棚帳,可怕可怕!”
“趙宋沒有市坊了?”李世民左劃右劃,都無法把雜亂的街道工整劃分,“那怎麼宵禁?”
“後人也無宵禁,恐怕這習慣就是從宋開始,為了經商賺歲貢,宋的皇帝放開了管轄。”長孫皇後也不太贊成的皺眉,“一國都城如此,地方效仿,邊地會更随意,黃河腹地一馬平川無天險,難怪金人的騎兵暢通無阻把二帝俘虜了去。”
與遼軍對峙的趙德芳一面為北宋未來的富饒歡喜,一面任勞任怨為趙匡胤代筆大書批評,順帶記上趙匡胤對在《清明上河圖》裡暴露的亂象整治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