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王瑞一覺醒來,天已經大亮,他打開手機,準備看看導師對他忙碌兩個晚上趕出來的論文有什麼真知灼見。
——才怪。
王瑞也知道他的水平,一介小本科生能混完畢業就行了,至于論文?大概又是可以令導師在教育界顔面掃地的程度,好在值得慶幸的是,他的導師不是什麼學術大拿,師門小名不足挂齒。
插上充電器,掙紮了一夜的手機終于得到了主人的垂憐,并給王瑞緻命一擊,他哆哆嗦嗦的向導師撥去電話,電話那頭是一陣長久的沉默,緊接着是導師無奈的歎息。
“新聞,你應該看了。”看完論文熬了個大夜的導師搖了搖頭,從未想過自己門下弟子也有這麼倒黴的一天,“現在也來不及重新開題了,這樣吧,我有個師兄在那邊負責,你收拾一下過去協助吧。”
“老王!老王!”對床的兄弟急急忙忙拎着早餐回來,打破了王瑞最後一絲幻想,虎背熊腰的東北漢子拉扯着嗓子拍打着床杆,“你看新聞了沒有,西安那邊據說要保護性發掘隐太子的墓地!”
王瑞雙眼無神的癱倒在床上,虛弱的伸出手握住了室友,“别說了,老劉,我延畢了,哈哈!”
古有天文生研究小行星,在畢業前小行星炸了;今有農學生的畢業論文被挖了、吃了、摘了。而現在,感受到世界惡意的王瑞再也沒有資格嘲笑前輩了,因為他還沒畢業,研究方向就出新資料了,還是正兒八經的剛出土。
西安
也不知什麼原因,曆朝曆代對西安城多有保護,即使是本朝,也不樂意在西安修建地鐵,名義上自然是保護珍貴的地下文物。但西安作為陪都,聚集了大量外來人口勞務,相比生活成本高昂的北京,西安是更多人的選擇,于是也不免有北京一樣的毛病,擁擠的交通,四四方方的道路實在無法負擔千萬人的大城市出行,中央也不得不松口,就這樣,拖拖拉拉,一路修一路挖,就這麼過了十數年。
大部分居民都習慣了翻修時從地下請出一位老祖宗,但今天這位着實重量級,唐朝第五位皇帝世宗的獨子,被姐姐玄宗皇帝一腳踹下了皇位,曆史上大名鼎鼎的虺太子李道。
按照《舊唐書》記載,玄宗皇帝厭惡李道弑殺嫡母、忤逆世宗,不僅把李道貶為庶人,還将其一脈改姓“虺”,毀玉牒,子孫後裔永不入李唐皇室的譜系。
玄宗皇帝與其女高宗皇帝是大唐赫赫有名的女性皇帝,也是整個華夏曆史上唯三的皇帝,剩下一個是明朝的憲宗,憲宗退位後,隻保留了“明王”的尊稱,但一切用度不再仰仗國稅,也搬出了紫禁城,從此以後東大就徹底廢除了封建君主制度,由首輔聯合六部管轄國家,又過了百年,依據憲宗皇帝“君子之澤五世而衰”的口谕,後代幹脆連尊稱也免去了。
現在人們想起明王後人,第一反應是号稱紫禁城教育家的文物修複大師,畢竟憲宗退位時和新政府你好我好,且新首輔是憲宗一手提拔的,得到允許從紫禁城内庫帶走了不少東西,一轉頭,後人為了生計,都拿來幹文物保護了。
——指鑒寶。
【曆史人的絕望,史同女的狂喜!】
「完蛋了!虺太子墓一出土,把《唐玉》襯托成小醜了,再也看不下去的網紅臉小生演楊環。」
「玄宗皇帝是連司馬光都不敢否認的女帝,《資治通鑒》寫出八百多個錯誤的司馬光都老老實實承認是正兒八經的女性皇帝,“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高宗皇帝給她媽取個這麼特殊的谥号,就差把“老娘”拍臉上了。
這幫子人也敢說:因為戰亂,唐代帝陵皆被毀,隻有天陵的無字碑留存,《新唐書》隻是寫的晚,各地的縣志朝貢可寫的明明白白,别以為咱不知道天娛什麼心思,大女主改大男主,不就是為了捧二世祖。」
「原作者氣的在網上跳腳,把楊環改男,不得不給電視劇編劇一個666。」
「還敢說?二世祖的陰兵即可來襲!」
「眉飛色舞的鼠臉楊環?也就陰兵能看下去,我們楊大人可是被玄宗皇帝稱贊過的“六宮粉黛無顔色”,當年可是昭帝欽定的探花,探花是什麼概念,長得好!還差一點被世宗指為太子妃,幸好世宗沒鬥過昭帝。」
「但是楊環最後還是出賣了玄宗。」
「?」
「???」
「兄弟,都什麼年代了還有人信楊環是心甘情願當太子妃的?!」
「兄弟,你要不要看一眼新聞?」
「卧槽?!楊環還真是太子妃?!太女妃同好心碎了。」
「哦,不,我那國色天香,傾國傾城的楊大人突然就面目可憎起來了。」
「不是你們史同女什麼毛病??玄宗皇帝一生有三任丈夫,這也能嗑?」
「第一任丈夫病逝,第二任在玄宗冊封太女前和離(也就是名義上高宗的生父),自請駐守邊關,最後戰死吐蕃,但是有記載王将軍面容嬌好。第三任皇父據記載更是男生女相,很難不懷疑玄宗是雙。
但是楊環鐵直,與虺太子的書信都提及了面首的事情,虺太子也是個不拘小節的人。這樣一看,有些現代人還不如虺太子大度。」
「楊環成為太子妃的時候,李道兒子都有足足十七個了,他倆純純政治聯姻,成親七八年沒有子嗣。瞎白了玄宗,十七年,狗都養出二代了,楊環說背叛就背叛,要不是世宗賜葬虺太子,誰還記得楊環這号人物,莫蹭我玄宗皇帝。」
「李大還有人洗?奪權篡位就算了,前腳假惺惺厚待虺太子,轉頭就毒殺,心胸狹窄,為人奸詐,這種人當皇帝,難怪接連兩任女帝之後唐朝就走下坡。」
「我知道!你說的一定是厲帝,高宗親征高句麗讓他監國,他倒好八百裡外微操臨陣換将差點讓吐蕃打過潼關,要不是甯國公主搶了虎符救場,長安能不能保住都是問題,可惜甯國公主早逝。
再說了他這個操作吓得留守的大臣請皇夫不顧禮法,直接臨朝架空厲帝,而當時高宗聽聞甯國公主吐血離世,都準備在宗室裡選擇子弟培養,要不是高宗在離宮祭奠甯國公主時心痛離世沒有留下遺囑,厲帝能順利登基概率為零吧。
玄宗、高宗、甯國公主據記載都沒有老李家風疾的毛病,但是甯國公主、高宗、甚至元正皇夫三人在短短五年間相繼離世,很難不說厲帝有點運氣。」
「你就直接說:人都是厲帝殺的!
這三個人都是文武雙全,元正皇夫當年武舉第一,結果瓊華宴上看見高宗整個一純情男大,高宗也沒辜負元正皇夫,允許皇夫領兵在外,要不是後來皇夫墜馬斷了腿,能和高宗一路平推高句麗;甯國公主那可是康承訓将軍的親傳弟子,曾經千軍定南诏的猛人;高宗更别說了,高句麗就是她打下來的。」
眼瞅着話題越來越偏,王瑞退出論壇,在成土飛揚的坑坳坳裡擦了一把臉,虺太子墓出土于城郊,這片地方原本規劃是房地産開發,所以除了他們這一塊,施工隊仍在繼續作業。
“墓志銘的整理工作已經完成了嗎?”大師伯的語氣和煦的關懷道。
王瑞踏踏實實地回答道:“都在棚子裡頭,一切按部就班。和《舊唐書》的描述相差無幾,應當是虺太子的墓無疑。”
說是棚子,隻能擋個太陽,四周無帷幕,黃灰肆無忌憚的侵入,沾着濕泥的石闆字迹清晰可見,師伯翻閱着王瑞謄寫過的筆記,喜滋滋的點點頭。
大師伯翻閱着王瑞的筆記,眼中閃過滿意的神色:“小王,你導師已經告知我你的論文研究可能出現了颠覆性的變化。”她扶正眼鏡溫和地提議,“這次你換虺太子為研究主題吧,我相信你能夠做得更好。”
王瑞心虛的點點頭,沒有告訴師伯,被颠覆的定論就來自虺太子墓。
10.
【裂開了,世上竟有如此戲劇。】
【虺太子墓揭示千古之謎。】
「還是楊大人會玩,佩服佩服。」
「天黑請閉眼,卧底請睜眼,卧底請決定搜索誰書閣裡藏的證據,卧底請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