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6年,因韓懼怕秦國,派水工鄭國入秦修水渠,以此來消耗秦國的人力和财力,使秦國無法東征。
彼時九月五日,秋風蕭瑟。
宣瑾在這種時候完美穿成了秦王宮内的一名十四歲的宮女,一睜眼便捧着托盤,等在一個素色屏風之後,腦中發出的電音告訴她,她馬上就要見到嬴政了。
她表示很激動。
不過沒一會兒她就發覺不對了,她竟然是跪着的,膝蓋上的疼痛立馬讓她覺着不舒服,奈何她卻一動都動不了——已經跪僵了。
宣瑾趕緊趁無人在意她,一手托着托盤,一手揉了揉膝蓋,隻盼望嬴政能快點穿好衣服,可沒想到,那負責為嬴政穿戴的宮人實在是右手左手一個慢動作,讓她這個姿勢足足保持了十幾分鐘。
終于,太監拿走了她盤子裡的最後一物,嬴政整裝待發,她們才平身,宣瑾可是好容易才站起來的,差點出洋相。
[提醒:太監一詞最早出現在隋唐時期,秦朝稱宦官,或宦者。]
宣瑾:我就叫太監怎麼了?你打我塞!
在這種抹消她人格尊嚴的情景下,她能冷靜?不暴起就算有素質的了!
先前她想得很美好,“近水樓台先得月”,沒想到現在離嬴政這麼近,也是毫無機會一睹嬴政芳容的。
服務他的人簡直太多了,加上有一扇屏風遮擋,能看見才有鬼。
按照系統滔滔不絕的解釋,嬴政接下來要會見韓國派來的水工,名為鄭國,就是在這秦王宮殿裡見,為此,前來參加會見儀式的臣子早早到來,皆隆重以待,靜聲屏息,直到嬴政從側面出來。
臣子們連忙起身行禮,待嬴政坐下後,他們才落座。
宣瑾不認識這裡的每個人,不過她看到了系統的提示,最吸引她注意力的,有兩個人,一是此時這個坐在前排的男子,嬴政的仲父,呂不韋,二是坐在末尾的嫪毐。
這場迎接儀式并不算浩大,隻能算是最平常的禮儀,沒有奏樂,沒有宴席,氣氛很是冰冷,看不出半分對來者的期待。
很快,太監那一聲“傳水工觐見”的尾音剛落,便殿外走來了兩人。
所有臣子都将目光投向這二位,偏偏這時她還有些嗓子癢,想咳嗽一聲都不行,隻得憋着,這寂靜的大殿内,任何一點聲響都足以要了她的命。
她站在距離嬴政五步開外的地方,目視着這位戰國時期的水利專家,不禁揚起嘴角,心說:人怎麼會有這麼沖突的名字。
系統為了讓她提前适應這裡,在她睜開眼睛之前,就告訴她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了,而她此刻,正在做着見證。
嬴政對于這個水利專家沒有露出多餘的表情,唯獨在看了一眼呂不韋後,點下了頭。
他輕輕開口:“那便有勞。”
“能為大王修建水渠,乃臣下之榮耀,也是鄭國之榮耀,更是韓國之榮耀,大王不必客氣!”使臣行禮道。
嬴政點頭。
雖然此時呂不韋還把持着朝政,但宣瑾想,這位可是在趙國為質九年之久的,别人對他有什麼心機他能看不出來?隻是不說罷了,韓國如此好心來送專家,用哪個部位想,也不會是真心為秦國好。
但不能明面上說,唐突在人家的好心上潑了一盆冷水,這可不是大國風範。
宣瑾雖然不是文科生,但好歹也在音符上看過關于秦朝的講說,對現下局勢,還是有些許了解的。
“……”至于其他的寒暄與問候,宣瑾是聽不進去一點兒。
她輕歎一口氣,也隻有這點了解,能讓她心裡有那麼點安慰了。
宣瑾從二十一世紀來,理科生,對文科不算深惡痛絕,但也沒喜歡到哪兒去,一朝穿越,不僅成了為高層服務的勞動群衆,還徹底成了這裡為數衆多的文盲之一。
并不是她不好學,而是秦朝的文字與現代相差甚遠,宮裡的人認識字的更是鳳毛麟角,她根本沒機會去學,也就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而相比同齡穿越者,他們不是附帶直播就是附帶天幕,然後完成各種逆襲,掌權朝野,她就不一樣了,她隻需要在嬴政手底下苟命。
别看系統給她講解這裡,貌似還挺貼心的,其實它很會折磨人。
它要求宣瑾每日在嬴政面前玩梗,如果對方對自己的好感度為負,并下令殺了她,兩點同時發生,那算任務失敗,事後她需重新回到這個時間段,繼續玩梗,而嬴政則不會記得她做過什麼。
這任務唯一人性化的是,她在被賜死時不會有一絲疼痛。
而如果嬴政對她的好感度和玩梗搞笑程度二者有其一為正數,則可向系統提一個小要求,這個要求小到令人發指,譬如要一片茶葉、一本字典等,除此之外,她什麼也得不到。
[嬴政彼時對衆臣好感度:0%]
宣瑾:?這麼不待見他的臣子們嗎?
她的眼睛平等地看過底下的每一個人,對于上位者來說,他其實沒有必要對誰有好感,尤其是在呂不韋面前,他不掀了桌子已是體面。
這會兒的呂不韋已和趙姬私通,但宣瑾不知道嬴政知不知道,觀他對呂不韋之态度,平平無奇,若是一點風聲都不知道,那貌似也說不過去……
說這句心聲時,宣瑾下意識将眼睛瞥向嬴政,發現其表情并無波瀾,心中暗自竊喜道:還好他不能聽見我的心聲,不然每時每刻都得是她的死亡時間!
事後,嬴政下令讓她們這些勞動者退下,宣瑾才得以出宮殿,對着外面的廣闊天空深吸一口氣。
還活着,真好。
作為一個跑腿的宮女,她一般負責送茶、送衣服、送用品,如果嬴政在百忙之中擡起頭來,一定會看到她在旁捧着東西等待他笑納。
剛下朝的嬴政口幹舌燥,急需喝水,坐于内室,向門外望了望,身旁太監彎着腰,并沒有察覺嬴政也瞥了他一眼,他真想把奏折拍在他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