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對山莊的聲明充耳不聞,都在下面讨論家鄉的特産,打算寄一些給小獐子雪枭和兩隻狐狸吃。
還有人讓白歡星不要多管閑事,禮物是給動物寄的,山莊隻是代收,沒權力拒絕,其叛逆程度讓人瞠目。
白歡星對此隻能苦笑,人家一番好意又不好退回去,隻好把山莊裡的人都找過來想辦法。
爺爺請安奶奶和小安嫂先把包裹分撿出來,有明确地址的就寄一份回禮,地址隻寫了省市名的隻好多念幾次好人一生平安了。
提到回禮大家又犯了難,山莊出産的隻有鮮貨藥材和木料,都是需要收購商親自上門運走的,從未考慮過運輸問題,仔細算下來隻有堅果和幾樣果幹可以寄快遞。
奶奶發愁道,“這麼普通的東西怎麼當回禮啊?網上賣這些的多着呢,要不殺幾隻羊做點風幹羊肉吧。”
楊華滿阻止道,“奶奶别急,網上買的東西哪能跟我們山莊出産的有機産品比,看收購商給的收購價就知道有多搶手了,要我說都不用弄那些複雜的東西,隻給每人回幾斤大米就行。”
爺爺皺眉道,“别鬧笑話了,大米哪裡沒有,人家南方可是魚米之鄉,還能稀罕我們這點大米?”
大姨是南方人,想到從小吃到大的米飯就想歎氣,在外讀書闖蕩過的小安哥和馮叔也露出一言難盡的表情。
馮叔贊同道,“聽小楊的吧,我們山莊産的有機大米在外頭貴得很,網友接到回禮肯定高興。”
既然馮闖都這麼說了,長輩們也不再反對,各自散去忙自己的,大興嬸拉着白歡星去了禽舍。
今早又有三十多隻小雞出殼了,需要借助她的敏銳感知能力,為小雞選一隻負責任的母雞當保姆。
給人工孵化的小雞選媽媽是個很考驗眼力的工作,必須選那種有意願帶孩子的母雞,人類又無法跟母雞交流,隻有白歡星才能憑感知和直覺選出合适的雞媽媽。
她叫上了楊華滿和小安哥,打算把禽舍的全景拍下來,作為以後的剪輯素材。
禽舍在一山的西坡上,山頂有一泓山泉形成的水潭,在出水口分成幾股,做為整座山的用水來源。
流入禽舍的泉水再次分流,為設備間和育雛棚,以及八個禽棚供水。
設備間和育雛棚分列在禽舍入口兩側,再往裡才是禽棚,以三三二的形式排列。
三排雞棚面向草叢和沙地,三排鴨棚和兩排鵝棚半包圍着一個人工湖,由禽棚出來的水彙聚而成,裡面放了小魚小蝦和水草,最後流入山下的鹿鳴湖。
借着攝像頭的視角,白歡星重新打量了自家禽舍,不由感歎道,“這樣一看,禽舍的條件還是不錯的,這麼大的地方跟散養也沒差了,難怪收購商願意付大價錢收購禽蛋。”
小安哥苦笑,“你忘了麼,為了蓋這個禽舍我們背了好幾年饑荒呢,當初全家包括你都反對來着,可姑奶和姑爺都是見不得牲口受罪的人,執意要蓋成這樣,要不是這幾年食品安全越來越受重視,哪能賣到這個價格。”
白歡星确實沒印象了,在她記憶中禽舍一直這麼大,頂多換塑料棚和添新設備時需要她費點心,平時都交給大興嬸打理了。
她正在心裡默念大興嬸辛苦了,本人就從育雛棚探出頭來,招呼道,“小星你動作快着些,把雞崽子交給母雞我才好騰出手,下午還有一批鵝崽要出殼呢。”
見她忙得滿頭是汗,白歡星更愧疚了,提議道,“大興嬸,要不再招個人幫你吧。”
大興嬸猛搖頭,“不用不用,也就開春忙這幾天,再招個人我還得分神看着他,家裡情況特殊你又不是不知道,等春耕結束了大姨和楊姐就回來了,你趕緊把帶雛的母雞給我挑出來就行。”
白歡星不敢怠慢,趕忙去雞棚挑了幾隻下過蛋還不願意走的母雞,提着翅膀送到育雛棚。
其中兩隻看到小雞就發出短促的咕咕聲,張開翅膀收攏小雞,見對方也是同樣的動作,立馬豎起頸毛要把所有小雞搶到手。
小安哥和大興嬸趕忙把小雞分成兩群,讓兩隻母雞分别帶着,以後孵出來的還能往裡加,滿五十隻就再找雞媽媽另開一群。
由雞媽媽帶的小雞比人工養殖的成活率要高很多,也很少生病,還有公雞幫忙驅趕捕食者,是最讓人省心的家禽了。
留下小安哥拍攝小鵝的出殼過程,楊華滿回到紅松林,查看監控是否拍到了新松鼠,白歡星則去找馮叔和大興叔,他們訂的疫苗今早到達了畜牧局的獸醫站,得盡快運回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