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卷的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終于到了收卷的時間。
立在一旁的司禮部太監将卷子小心收齊,又打亂順序糊好姓名,才呈到各位考官的案上。
卷子交上去之後,自有其他太監引着考生們到一旁的偏殿休息片刻,稍微整理一下儀态,隻等接下來的帝召。
偏殿裡,黎枝站在一個無人注意的角落。為了不在殿前失儀,考生一般在進殿之前不會吃任何東西。
而現在在偏殿,不少考生已經拿出荷包當中備着的肉幹、糕點充饑。
黎枝沒有什麼吃東西的欲望,他不希望任何事情影響到他接下來的狀态,于是隻好暫且站在偏殿的一角,稍微活動一下剛才因為答卷酸麻的手臂大腿。
判卷的時間不算太短,這段時間考生是可以在偏殿自由活動的,隻不過一般沒有人會選擇這時亂走,畢竟距離金榜題名隻差這最後一步,沒必要因小失大。
考官判卷的速度很快,不一會,三甲已經被選好。隻剩下被挑出的極好的文章被放在了禦案前,等着盛熙欽點。
盛熙略微翻着看了看,不由驚呼。
不愧是古代三年一考選出來的精英人士,這一個個卷子答的,不論内容光是字迹就已經赢了不少人了。
秉持遵照原著的盛熙,自然不出所料地挑出了那份屬于黎枝的答卷,點他為狀元。
試卷放在禦案之上時,已經是不糊名的狀态了,畢竟是天子選門生,當然可以有所偏好。
剩下的卷子排序就比較随意了,前三甲分别是黎枝、龐振楊、沈學遷。
黎枝是江南省徽州出身,今年才剛十九歲,未到及冠之年,點他為狀元,一方面能看出大盛朝不乏少年英俊,另一方面也能看出盛熙選人不拘一格。
位于榜眼的龐振楊今年已經快四十歲,考科舉這麼些年,得了個榜眼也算是有了個好出路。
而沈學遷的探花之位,則是盛熙有意為之。他想保下沈學遷,最好的方式隻能是把他放在眼皮子底下,以免對方上任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偶遇歹徒,一命嗚呼了。
名單已定,司禮太監高聲宣布着名單,被叫到的便起身謝恩。
殿試是從三甲開始叫,主要采取的順序是倒着的,最後被點到的黎枝起身,跪在金階之前,感謝聖恩。
不似别的考生,因名次不理想而倍感沮喪,或因為名次略高而興奮不已,黎枝顯得有些寵辱不驚,仿佛這個狀元是他意料之中。
黎枝謝完恩起身,無意間擡頭,卻意外和盛熙對上目光。
二人交彙的目光很快移開,黎枝低下頭顯出一副不敢直視聖上的模樣。
盛熙倒是被黎枝看的有些面紅耳赤,不由得理了理衣服上不存在的褶皺。
雖然說這個時代的盛熙是皇帝,但是作為清楚知道這是本小說的盛熙對上原著男主黎枝,還是感覺有些怪異。
不過沒人敢挑皇帝的錯,太監報完名單後,當即開始下一個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