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黎枝在皇帝面前侍奉本身穿的就是厚重的官袍,另一方面黎枝滿腦子想的都是皇帝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不由得更加緊張。
人一多思,自然變得敏感,慧極必傷也有一定的道理。
就這樣盛熙在前面走着,黎枝在一旁跟着。
這天天氣不錯,照的禦花園的花木都更加嬌豔可愛。
盛熙雖說殼子裡裝的是一個外來的靈魂,但美是共通的。封建時代能夠放在皇家眼前的花木,真可以稱得上是萬裡挑一。
精緻可愛的花朵,讓盛熙沉浸在其中,倒是一旁的黎枝無暇顧及美景。
與心思單純的盛熙不同,黎枝此時滿頭大汗,有熱的,也有驚的。
但是皇帝都發話要欣賞禦花園美景了,怎麼能夠輪的上黎枝說不。
花開的豔,盛熙看見皇宮當中的湖水,有了乘船泛舟的興緻。
皇帝發話,一旁站着的福平當即吩咐下去,不一會,一行人就已經在船上了。
臨時找來的小船算不上大,不過是用來寄托情緻的小舟,船上堪堪能立下三人,正好是盛熙黎枝還有福平。
船舫當中立着小幾,上頭擺着些鮮果茶飲。
盛熙今年過了生才滿打滿算十六歲,雖說也到了飲酒的年紀,但是除去宴飲之時,平日裡飲酒還在少數。
盛熙穿過來之後,驚喜地發現原身和他的飲食口味極其相似。極度嗜甜,也不喜飲烈酒。平常多是飲些女子偏愛的加蜜花茶。
雖說聽起來不太氣派,但盛熙到底還是個孩子,又是一國之君,又有何人敢置喙?
到了舟上,臨于水面又在船舫裡,溫度登時比在岸上降了不少。
盛熙不喜歡隻有他一個人坐着,就趕忙命令黎枝坐在他對面。
待黎枝坐下,又熱情地邀請他喝茶。
“愛卿嘗嘗這果子,新進貢的,朕嘗着味道不錯。”
黎枝不好拒絕,恭敬不如從命,隻好謝恩。
“謝陛下。”
盛熙笑笑,轉頭向外看去。
福平在船尾打着槳,湖面本身不大,湖中心有個閣樓,叫淩波閣,也是應了這淩波湖的水名。
看見閣樓,盛熙便吩咐要上去瞧瞧。
福平領命,将船向那淩波閣劃去,将船尾的纖繩抛向格子上的立着的太監。
待小船徹底停穩,才恭請盛熙下船。
這淩波閣是早些年太宗設下的,最初是為了在夏季避暑。說是閣樓,其實并不小。四面環水,後頭設有大水車将湖中水向上引,使得即使在夏季站在二樓的窗閣前也能感受陣陣清涼。
淩波閣自從修建以來,一直都作為盛寵妃子的居所。隻是後來在淩波閣出了一位有名的妖妃,整朝的史官以命谏言,那妃子被迫于淩波閣自盡之後,當時的皇帝怕堵物思人,便将此閣封了。
因為是早些年的事情,近年來雖然淩波閣不算是禁地,但也極少有人來。唯獨幾個灑掃的太監還在這閣上,讓淩波閣不算難以下腳。
盛熙雖說穿過來也有半年了,但是對于大部分地方都不太清楚。就像這淩波閣,他知道還是因為在原書中原本提到過淩波閣。
雖然原著的劇情真的很抽象,盛熙突然摸了摸鼻子,扭頭看了眼黎枝。
書中王爺盛銘逼迫黎枝的時候選的地方就是淩波閣,這裡雖說長久不用,但到底是原先寵妃的位置,華麗非常。
再加上四面臨水,就算黎枝想跑也有點困難,頗有幾分插翅難飛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