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沈學遷去漠北是盛熙早有的想法,一是為了順應原著劇情。原著裡沈學遷科考結束後拜到了王玟門下,顯然一副王黨的姿态。
之後不知怎麼回事,似乎是觸怒了王玟,被趕到了漠北。
巧的是,沈學遷一個在别人面前,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文弱書生,到了軍營裡面竟然意外地如魚得水。
正趕上漠北不太平,外族經常來騷擾,沈學遷在其中還立下了不少功勞。
後來黎枝登位時,沈學遷被封為悍馬将軍。雖說再次遠走邊關,但也确實是手有實權的。
盛熙當然不想走上書裡面的結局,但是沈學遷這人既然能在邊關的戰場上發光發熱,那也必須将他先放過去。
因為在未來五年之内,氣候會越來越冷。北邊的草地上寸草不生,匈奴人喂不飽牛羊,自然要大舉南下從大盛朝的百姓手裡搶東西吃。
雖說盛熙沒有打過什麼仗,但他心裡還是清楚,作戰必須要能臣良将,不是什麼人隻要拿着兵符調令将士就能打勝仗的。
可無緣無故把文臣放到軍營裡,好像确實說不過去。盛熙撓頭,為什麼沈學遷不能自請離京呀。
等等,自請離京?
對啊,皇帝不方便随意調換文臣,但是臣子自己要求的,皇帝同意總應該可以吧。
盛熙一拍腦門,趕忙讓福平将沈學遷宣進宮。
這兩年,為這當初科舉的事情,沈學遷就算是不想做孤臣,也沒辦法。
畢竟任何陣營都不可能接受這樣一個,曾經還是白身的時候,就敢當堂狀告閣老的人。
不過好在,現在的盛熙是個手握劇情的人,沈學遷雖說這次鬧得事情确實有點大。但是,你可是之後推進劇情的關鍵人物,當然不能讓你死了。
甚至,不僅是不能死,還要好好地活着用來豐富故事走線。
于是,沈學遷對于皇帝盛熙,心中更多的還是對待仁君的感念。
“臣,沈學遷,參見陛下。”
“沈愛卿請起。”盛熙擺擺手,示意賜座。
沈學遷剛坐下,凳子還沒坐熱,又聽見盛熙的話,恨不得繼續跪到地上。
“沈愛卿,你覺得漠北怎麼樣呀?”
“回陛下的話,漠北自然是國家邊關要塞,關乎國本的重地。”
“對對對,愛卿所言極是,朕此時正需要像愛卿這樣值得信任的能臣,幫朕鎮守邊關,愛卿覺得如何呀。”
沈學遷:我覺得不太行,但是我總不能直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