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後貧窮的土地留不住聰明努力的小孩,在一檔全國性知識競賽中,一個來自偏遠小村莊的小女孩,像個戰無不勝的騎士,所向披靡地殺到了決賽并且順利得到了大賽的第一名。
第二名的小男孩出生在一個美滿的家庭,男孩從不缺錢。
所以他在得到獎金後,選擇順從他父母的決定
——把錢全部都捐給落後貧困的山區。
見第二名捐了,第三名也全捐了。
最後,攝像頭閃光燈全都落在了她這個,以前從沒被人期待過的存在身上。
他們都期待着餘添添捐出那筆錢,可讓他們失望了。
餘添添選擇捐百分之五十。
主持人問她原因時,餘添添帶着不屬于稚嫩臉龐的清醒。
“錢,我需要錢,我想要很多很多錢。”
有衣着光鮮亮麗的評委,皺着眉頭問她:“你一個小孩子要那麼多錢做什麼?”
下面議論紛紛,尚且年幼的餘添添不懂節目組需要一個噱頭。
如果她也全部捐款的話,那這個節目可以營銷一個熱心助力公益的美稱。
很顯然大人的世界,和小孩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所以她隻是用不解的目光看向那個向她提問的評委。
第二名男孩和之所以會捐,也是因為他們節目組事先跟家長進行了溝通。
男孩的第二名是内定的,他本該是第一名的,标題他們本來都想好了,就連采訪時間都确定好了。
可他們沒想到,半路會殺出餘添添這個程咬金。
她在一個結局早已定下的故事裡,沖破荊棘,打碎了被定下的結局。
像個不可思議的奇迹般,為自己赢得了一個第一。
“我赢得了這筆獎金,我需要自己的錢還需要理由嗎?”餘添添目光認真地望着攝像頭,“我還有一個妹妹,我想帶她走出去。”
從小餘添添就謹記着,她肩上擔着的不止是她一個人的未來。
所以,她必須要雙倍多倍地努力。
聞言,場下衆人皆噤聲屏氣,帶着點懷疑的目光看着餘添添。
在餘添添眼裡,他們的目光要比台上的燈和攝像頭要冷漠的多。
她緊緊抓緊話筒,目光輕微晃動,嗓音稚嫩,卻透着與年齡不符的早慧:“還有我家鄉,也算你們口中需要捐款的偏遠貧困的地區。”
“我知道還有很多像我這樣的人需要這筆錢,所以我捐了一半,給自己留了一半,這樣不可以嗎?”
她沒說謊,她需要錢,她的家庭需要錢,有錢奶奶才不會打罵她,有錢弟弟妹妹才能上學才能穿上和同學一樣的新衣服。
有錢,她才能帶她妹妹逃離她們的命運。
如果,有錢的話,她可能也會得到奶奶的愛,有錢的話,爸爸可能不會死。
所以她需要錢,甚至她不斷參加各種比賽就是為了獎金。
可那時,他們隻覺得她是在為自己的自私找借口。
他們都不相信她。
至于霍巧玲剛剛諷刺她的,老師說她唱歌好聽,純屬是因為班裡那群少爺小姐們,不願意在寒冷的冬天抛頭露面。
而她一個滿身窮酸味的特優生,無論是在同學,還是老師眼中都很廉價的存在。理所當然,在沒人願意的情況下,她成了别人的最佳選擇。
作為報答,老師給餘添添送了不少她同學們看不上的學習文具和資料。
這些都是她所需要的。
她其實不覺得有什麼丢人的,她付出了勞動,這些是支付所她付出的報酬。
這些是她應得的。
她沒偷沒搶,她行得正坐得端。
所以餘添添沒覺得有什麼,有可能是她就像霍巧玲她們說的那樣,窮的連羞恥心都沒有。
可活着都很艱難的人,怎麼可能擁有羞恥心這種奢侈品。
當然,直到現在餘添添也沒覺得自己自私沒善心。
百分之五十,是她盡力而為的善心,剩下的一半獎金她必須留給她不富裕的家庭。
不過也正是她冷血自私貪财的言行讓網上議論紛紛,俞禮在這個時候看到了她。
那時恰逢俞禮新校長上任之後想進行革新,覺得光打着貴族學校的頭銜不大親民,沒有隔壁的盛遇那麼有影響力。
所以俞禮需要像餘添添這樣背景幹淨,成績優越,好拿捏的籌碼。
出于他們給出的價格很有誘惑力,餘添添答應了,或者說她是被迫答應的,父母雙亡,爺爺癡傻,奶奶是家裡最具話語權的人。
她向來覺得餘添添是個累贅,能用個累贅換來一大筆錢對她來說是求之不得。
那日,漆黑昂貴的車子帶着餘添添駛出了往日她怎麼也跑不出的村子。